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寸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寸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唐 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4、寸心不昧寸心:区区之心;昧:隐藏。指不昧良心。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不将王法依,平将百姓欺,早难道寸心不昧。”
5、得寸思尺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清史稿·食货志》:“小民惟利是图,往往得寸思尺。”
6、掉三寸舌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7、寸量铢称论寸来量,论铢来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用。宋 苏洵《史论下》:“又欲寸量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
8、寸兵尺铁喻微小的武力。宋·苏轼《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
9、寸善片长见“寸长片善”。宋·陈亮《覆吴叔异》:“寸善片长,辄欲与圣贤参列,豪杰争长,何暇争百世事业乎!”
10、尺寸千里形容登高所见,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11、方寸之木,高于岑楼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12、身无寸缕谓身上没有一寸线。形容极其穷困。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3出:“大雪下身无寸缕,投古庙泪珠涟涟。”
13、寸草衔结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14、寸铁杀人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15、分寸之末比喻微少、细小。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
16、寸步不离寸步:极短的距离。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17、寸长片善寸长:一点儿长处。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长处和优点。宋 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稍有寸长片善为人所称者,皆已擢用之矣。”
18、三寸鸟,七寸嘴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19、一寸丹心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20、肤寸而合谓(云气)逐渐集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维泰山尔。”
21、寸步难行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离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艰难;连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无力摆脱。也作“寸步难移”、“寸步不移”。元 白仁甫《东墙记》:“听了他凄凉惨切,好教我寸步难行。”
22、得寸入尺得:取得,获得。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得无厌。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奈得寸入尺、获陇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慑狐威者,今日许以寸,明日予以尺。”
23、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
24、尺树寸泓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25、寸有所长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战国 楚 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6、铢积寸累一铢一寸地积累起来。铢:古代重量单位;据说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宋 苏轼《裙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天步所临,云蒸雷起。”
27、得寸得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28、铢称寸量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明·唐顺之《与王龙溪郎中书》:“以尹之所乐者,尧舜之道也,而袛铢称寸量于一介取予之间。若硁硁小人然者,何也?”
29、尺寸可取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30、铢寸累积见“铢积寸累”。清·汪琬《乡饮大宾周翁墓志铭》:“翁削衣缩食,铢寸累积,以谋复故第。”
31、积铢累寸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何刚德《客座偶谈》第四卷:“如有盈余,积铢累寸,今年买半亩,明年买半亩。”
32、寸心千古千古:时间久远。寸心具有千古识力。唐·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33、铢量寸度同“铢称寸量”。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八》:“铢量寸度,石丈必差,操券责偿,曷以见天地之大哉。”
34、寸长尺短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喻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亦指微才薄技。语出《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5、寸长尺技犹言微才薄技。《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孟尝君平时养了许多客,今脱秦难,却得此小人之力,可见天下寸长尺技,俱有用处。”
36、分寸之功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37、寸利必得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38、得寸进尺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39、尺山寸水每一小块山水。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40、寸土尺地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41、铢两分寸指极少的数量。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42、寸进尺退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寸进尺退,卒无所成。”
43、方寸不乱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44、身无寸铁身边没有武器。谓赤手空拳。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庑下预伏壮士,突然杀出,将二人砍为数段。虽有从人,身无寸铁,一时毕命。”
45、寸丝不挂①形容赤身裸体。②佛教徒用以比喻心中毫无牵挂。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愿禅师》:“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46、寸心如割寸心:区区之心;割:切。一颗心好像被刀割一样。形容内心痛苦不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到房中寸心如割,和衣倒在床上,翻来覆去,延捱到四更尽了,越想越恼,心头火按捺不住。”
47、寸阴是惜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表示时间极其宝贵。南朝·梁·周兴嗣《千文字》:“尺壁非宝,寸阴是竞。”
48、肤寸之地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49、方寸已乱方寸:指心。心绪纷乱。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50、方寸之地指心。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51、尺兵寸铁比喻微小的武力。清·戴名世《八月庚申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52、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53、寸步难移见“寸步难行”。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54、诎寸信尺诎:通“屈”,屈服、折服。信:通“伸”。屈折一寸,伸长一尺。比喻舍弃小的毛病,伸张大的事理。亦作“诎寸伸尺”。
55、不遗寸长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56、三寸金莲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指妇女的小脚。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57、尺瑜寸瑕大块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蒋观文钱塘天府二贴赞》:“尺瑜寸瑕,工所不弃。”
58、断缣寸纸残缺不全的书画。宋·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59、得尺得寸得:取得,获得。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60、寸男尺女一男半女。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俺两口儿自成夫妇,已经数载,寸男尺女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