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矻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勤勉不懈貌。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廉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例子:其未成书有《读史汇说》若干卷,孜孜矻矻,导原植根,推而放之,充如也。清·魏源《婺源王君墓表》
基础信息
拼音zī zī mó cuì
注音ㄗ ㄗ ㄇㄛˊ ㄘㄨㄟˋ
繁体孜孜孜孜
感情孜孜矻矻是中性词。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孳孳矻矻、孜孜汲汲、孳孳汲汲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脱口而出(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半新不旧(意思解释)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岁寒三友(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释)
- 举足轻重(意思解释)
- 避俗趋新(意思解释)
- 老牛舐犊(意思解释)
- 色厉内荏(意思解释)
- 不问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困兽犹斗(意思解释)
- 苟合取容(意思解释)
-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意思解释)
- 华不再扬(意思解释)
- 人尽其才(意思解释)
- 逢人说项(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在此存照(意思解释)
- 阴阳怪气(意思解释)
- 屦及剑及(意思解释)
- 单刀直入(意思解释)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解释)
- 忘乎所以(意思解释)
※ 孜孜矻矻的意思解释、孜孜矻矻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横三竖四 | 犹言横七竖八。 |
| 朴讷诚笃 | 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词。 |
| 庸言庸行 |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
| 宫墙重仞 | 宫:宫殿;重:多;仞:古代长度单位,周时为八尺,汉时为七尺。比喻学问渊博,不可企及。 |
| 代越庖俎 |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
| 损人益己 | 犹损人利己。 |
| 享帚自珍 |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物虽微劣,而自视为宝。 |
| 深奥莫测 | 高深不易了解。 |
| 烟火之警 | 烟火:烽火。烽火的警报。指发生战事。 |
| 晰毛辨发 | 连毛发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 |
| 街谈市语 | 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群众舆论。 |
| 捐躯济难 | 捐躯:牺牲生命;济:救助。牺牲生命,以解救国家的危难。 |
| 不知春秋 | 不知道当前是什么季节或局面。 |
| 问安视寝 | 见“问安视膳”。 |
| 寂若死灰 | 寂:静悄悄,没有声音。一点声响也没有,像死灰一般的寂静。 |
| 筋疲力倦 | 犹言筋疲力尽。 |
| 掩口胡卢 | 胡卢:笑貌。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
| 笙磬同音 |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
| 连帙累牍 | 同“连篇累牍”。 |
| 鸡犬无惊 | 见“鸡犬不惊”。 |
| 前功尽废 | 以前的一切努力完全白费。 |
| 金相玉式 | 同“金相玉质”。 |
| 谋为不轨 | 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
| 心长发短 | 心长:智谋深;发短:指年老。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
| 炫昼缟夜 | 谓李花色白,其光采或照耀于白天,或显现于夜晚。 |
| 感激涕泗 | 涕:眼泪;泗:鼻涕。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
| 优游自若 | 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
| 穷村僻壤 | 穷:贫穷;僻:偏僻。荒远偏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