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孝父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出处:《左传 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须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尽之理。”
例子:子孝父慈,三分天下,二分归西,民乐安康,军心顺悦。明 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zǐ xiào fù cí
注音ㄗˇ ㄒ一ㄠˋ ㄈㄨˋ ㄘˊ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生生不已(意思解释)
- 寝苫枕块(意思解释)
- 打落牙齿和血吞(意思解释)
- 遗臭千年(意思解释)
- 口不二价(意思解释)
- 湿肉伴干柴(意思解释)
- 涓滴成河(意思解释)
- 饥寒交切(意思解释)
- 直言正论(意思解释)
- 改恶从善(意思解释)
- 乐于助人(意思解释)
- 大江南北(意思解释)
- 袒臂挥拳(意思解释)
- 旁门外道(意思解释)
- 勇猛直前(意思解释)
- 丝竹八音(意思解释)
- 悬河泻水(意思解释)
- 众说纷揉(意思解释)
- 暗察明访(意思解释)
- 不世之功(意思解释)
- 囊匣如洗(意思解释)
- 天下为笼(意思解释)
- 张火伞(意思解释)
- 如临大敌(意思解释)
- 结结巴巴(意思解释)
- 攘攘熙熙(意思解释)
- 折冲将军(意思解释)
- 纠缠不清(意思解释)
※ 子孝父慈的意思解释、子孝父慈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饔飧不给 |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又参见“饔飧不饱”、“饔飧不继”。 |
攀龙附骥 | 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
坐以待亡 | 待:等待。坐着等死。形容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
同心共济 |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
福过祸生 | 过:太甚。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形容人乐极生悲。 |
鱼烂取亡 | 见“鱼烂而亡”。 |
流移失所 | 犹言流离失所。 |
朝夷暮跖 | 早晨被誉为伯夷,晚上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
以毁为罚 |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 |
花门柳户 | 指妓院。 |
还年却老 |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
后拥前驱 | 拥:保护。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形容权贵们的气势。 |
见风转篷 | 同“见风使舵”。 |
计劳纳封 | 计:计算;劳:功劳;纳:接受;封:封赏。指按功劳大小接受封赏。 |
触景伤怀 | 见“触景伤情”。 |
一无所好 | 好:喜爱。指没有一种爱好。 |
饔飧不继 | 饔:早饭;飧:晚饭。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 |
买上告下 | 贿赂上司,央告下人。 |
率土同庆 | 犹言普天同庆。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
孤履危行 | 谓行为孤高独特。 |
痛饮狂歌 | 痛:痛快,尽情;狂:越出常度。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 |
计勋行赏 | 同“计功行赏”。 |
在所不免 | 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
千古奇闻 | 从来没有听到或见过的意思 |
生荣死衰 | 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
鳞集毛萃 | 谓如鱼鸟成群而至。 |
纠缪绳违 | 纠:督察,纠正;缪:同“谬”,错误;绳:纠正;违:过失。纠正错误与过失。 |
冰心一片 |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