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于竹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出处: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例子:不过孔子是匹夫制宪,贬天子,刺诸侯,所以不能著于竹帛,只好借口说传授。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基础信息
拼音zhù yú zhú bó
注音ㄓㄨˋ ㄩˊ ㄓㄨˊ ㄅㄛˊ
繁体著於竹帛
感情著于竹帛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著之竹帛、著乎竹帛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摧坚陷敌(意思解释)
 - 追风摄景(意思解释)
 -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意思解释)
 - 道貌凛然(意思解释)
 - 殊方异域(意思解释)
 - 油煎火燎(意思解释)
 - 笃新怠旧(意思解释)
 - 毋翼而飞(意思解释)
 - 蹇之匪躬(意思解释)
 - 翠袖红裙(意思解释)
 - 鼓盆之戚(意思解释)
 - 好事多悭(意思解释)
 - 五谷丰稔(意思解释)
 - 愤不顾身(意思解释)
 - 残忍不仁(意思解释)
 - 美景良辰(意思解释)
 - 好佚恶劳(意思解释)
 - 所图不轨(意思解释)
 - 藏头亢脑(意思解释)
 - 同甘同苦(意思解释)
 - 禁奸除猾(意思解释)
 - 索垢寻疵(意思解释)
 - 视民如伤(意思解释)
 - 孤标独步(意思解释)
 - 箪瓢屡罄(意思解释)
 - 束手缚脚(意思解释)
 - 甘露法雨(意思解释)
 - 看不上眼(意思解释)
 
※ 著于竹帛的意思解释、著于竹帛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一门心思 | 一心一意。 | 
| 月明千里 |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 
| 疾如旋踵 |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 
| 束手无策 |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 
| 后继有人 |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 
| 手下留情 | 下手处理事情时;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绝。 | 
| 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 从俗就简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 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 因材施教 |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 捻神捻鬼 |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 | 
| 不可胜举 | 无法一一列举。形容数量、种类很多。 | 
| 学贯中西 |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 
| 攀龙附凤 | 附:接触、依附。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 
| 开门见山 | 打开门就看见山。喻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入正题;不绕弯子。 | 
| 费尽心思 | 心思: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 
| 本位主义 |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 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 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 死脑瓜骨 | 不开通。 | 
| 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 
| 强取豪夺 | 凭强力或权势夺取。 |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 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 训练有素 | 平时一直有训练。素: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