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例子:这冤怎申,硬叠成曾参杀人。(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
基础信息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注音ㄗㄥ ㄕㄣ ㄕㄚ ㄖㄣˊ
繁体曾參殺人
感情曾参杀人是贬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流言可畏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燕处危巢(意思解释)
- 逐臭之夫(意思解释)
- 沉博绝丽(意思解释)
- 驾鹤西游(意思解释)
- 不冷不热(意思解释)
- 无情无义(意思解释)
- 姜桂之性(意思解释)
- 一心为公(意思解释)
- 戴发含牙(意思解释)
- 肮肮脏脏(意思解释)
- 载鬼一车(意思解释)
- 指南攻北(意思解释)
- 座无空席(意思解释)
- 啮雪吞毡(意思解释)
- 反本溯源(意思解释)
- 达官显宦(意思解释)
- 榆次之辱(意思解释)
- 一言难罄(意思解释)
- 金口玉牙(意思解释)
- 心事重重(意思解释)
- 屑榆为粥(意思解释)
- 尽欢而散(意思解释)
- 纷纷不一(意思解释)
- 逢人且说三分话(意思解释)
- 意马心猿(意思解释)
- 玉液琼浆(意思解释)
- 柳泣花啼(意思解释)
- 睡眼朦胧(意思解释)
※ 曾参杀人的意思解释、曾参杀人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珠泪偷弹 | 有泪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受到委曲而悲伤的情形。 |
引针拾芥 |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
一丝不紊 | 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
龙幡虎纛 | 将帅之旗。 |
抓破面皮 | 见“抓破脸皮”。 |
贯鱼成宠 | 贯鱼:穿成一串的鱼;宠:宠幸。指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
哗世取宠 | 犹言哗众取宠。 |
琼枝玉叶 | 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
死不回头 | 指到死也不反悔,形容意志坚决。 |
烧眉之急 | 比喻非常迫切。 |
誓海盟山 | 同“山盟海誓”。 |
砥砺名行 | 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 |
晨参暮省 | 按礼节朝暮参拜问安。 |
昼伏夜行 | 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行动。伏:藏躲;行:赶路。 |
帏箔不修 | 见“帏薄不修”。 |
聪明睿知 | 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
冰消冻释 | 比喻困难或障碍像冰融化那样消释。 |
百身莫赎 | 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贵少贱老 | 见“贵壮贱老”。 |
弄獐宰相 | 把“弄璋”写成“弄獐”的宰相。比喻不学无术钻营权势的人。 |
精神恍忽 | 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
半瞋半喜 | 瞋:通“嗔”,生气。形容欢喜中又带责备。 |
一斛凉州 | 斛:古代量器,1斛=5斗,1石=2斛。用一斛酒换了个凉州刺史。形容以贿赂手段求取官职。 |
暮鼓朝钟 | 见“暮鼓晨钟”。 |
顾彼失此 | 顾:照顾,照管。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
铢积丝累 | 同“铢积寸累”。 |
雨井烟垣 | 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
重作冯妇 | 表示人又重操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