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口诳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枉口拔舌”。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
基础信息
拼音wǎng kǒu kuáng shé
注音ㄨㄤˇ ㄎㄡˇ ㄎㄨㄤˊ ㄕㄜˊ
繁体枉口誑舌
感情枉口诳舌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多指造谣生事。
近义词枉口拔舌、枉口嚼舌
英语talk without truth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广寒仙子(意思解释)
 - 一秉至公(意思解释)
 - 干劲冲天(意思解释)
 - 天崩地裂(意思解释)
 - 台阁生风(意思解释)
 - 抟沙嚼蜡(意思解释)
 - 蜂拥而上(意思解释)
 - 九烈三贞(意思解释)
 - 身当矢石(意思解释)
 - 鸿爪雪泥(意思解释)
 - 擢筋剥肤(意思解释)
 - 丧家之犬(意思解释)
 - 天罗地网(意思解释)
 - 扼腕抵掌(意思解释)
 - 计然之策(意思解释)
 - 衡门深巷(意思解释)
 - 千秋万代(意思解释)
 - 事在必行(意思解释)
 - 食不念饱(意思解释)
 - 双拳不敌四手(意思解释)
 - 归正返本(意思解释)
 - 养虎为患(意思解释)
 - 村野匹夫(意思解释)
 - 拿刀动杖(意思解释)
 - 欺以其方(意思解释)
 - 丢卒保车(意思解释)
 - 南船北车(意思解释)
 - 广庭大众(意思解释)
 
※ 枉口诳舌的意思解释、枉口诳舌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东寻西觅 | 指到处张罗。 | 
| 耳染目濡 |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 相濡以沫 | 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 
| 苦不堪言 |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 | 
| 春蛇秋蚓 | 见“春蚓秋蛇”。 | 
| 窃位素餐 | 素:空;餐:吃饭,指俸禄。窃居高位,无功受禄。旧指高级官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后也用作谦词。 | 
| 不此之图 | 此:这个;图:图谋,计划。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 
| 言必有中 |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 
| 歪心邪意 | 谓心术不正。 | 
|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比喻一个很小的困难却使一个很大的事情无法进行,无法完成。也指一个很有本事的人,面对一个小问题而束手无策。 | 
| 构怨连兵 | 构:结成;连兵:交战。指因结怨导致战争。 | 
| 一手一足 |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 
| 成败利钝 |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 
| 云雾迷蒙 |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 
| 屏声息气 |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 掇臀捧屁 | 形容拍马讨好的丑态。 | 
| 五步成诗 |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 
| 飞遁离俗 | 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 
| 畏影避迹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 
| 月旦春秋 |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 
| 易于反手 |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 心闲手敏 | 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 
| 折冲尊俎 |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 
| 君唱臣和 | 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 
| 擦屁股 | 比喻收拾烂摊子。 | 
| 身首异处 | 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 | 
| 妇孺皆知 | 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 | 
| 擒贼擒王 |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对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