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例子:清 梁启超《新民论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岂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者耶?”
基础信息
拼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注音ㄙ ㄇㄚˇ ㄓㄠ ㄓ ㄒ一ㄣ
繁体司馬炤之心
感情司马昭之心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路人皆知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玉石难分(意思解释)
 - 感篆五中(意思解释)
 - 称斤注两(意思解释)
 - 一瓶一钵(意思解释)
 - 风兴云蒸(意思解释)
 - 男大当娶,女大当聘(意思解释)
 - 东方千骑(意思解释)
 - 鱼县鸟窜(意思解释)
 - 拔地摇山(意思解释)
 - 悲声载道(意思解释)
 - 胼胝之劳(意思解释)
 - 覆餗之衅(意思解释)
 - 风环雨鬓(意思解释)
 - 子罕辞宝(意思解释)
 - 戴头而来(意思解释)
 - 无幽不烛(意思解释)
 - 云舒霞卷(意思解释)
 - 湮没罕闻(意思解释)
 - 新酒旧瓶(意思解释)
 - 名我固当(意思解释)
 - 怙过不悛(意思解释)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解释)
 - 凤皇来仪(意思解释)
 - 敛容屏气(意思解释)
 - 官样词章(意思解释)
 - 逷听远闻(意思解释)
 - 勃然不悦(意思解释)
 - 蜚蓬之问(意思解释)
 
※ 司马昭之心的意思解释、司马昭之心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掂斤抹两 | 犹言掂斤播两。 | 
| 观者如堵 | 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 
| 阴曹地府 | 按迷信的说法;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 
| 泼妇骂街 | 泼妇:泼辣凶悍的妇女。象泼妇在街上当众谩骂。多指大肆攻击、谩骂别人。 | 
| 世代书香 |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 
| 言中事隐 | 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 
| 心胆俱碎 | 见“心胆俱裂”。 | 
| 天下莫敌 | 见“天下无敌”。 | 
| 一豫一游 | 豫:快乐。游玩快乐。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 
| 怀觚握椠 | 见“怀铅提椠”。 | 
| 轻身下气 | 形容谦恭的态度。 | 
| 铁中铮铮 | 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 款曲周至 | 款曲:殷勤。待人殷勤,照顾周到细致。 | 
| 川渟岳峙 | 谓水止不流,山高矗立。比喻人的凝重庄严。川,本作“渊”,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 | 
| 日异月更 |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 
| 其来有自 | 自:来由。事情的出现有原因,并非偶然。 | 
| 首尾狼狈 | 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 
| 防患未然 | 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 | 
| 引车卖浆 | 拉大车的;做小买卖的。指平民百姓。 | 
| 其道无由 | 见“其道亡繇”。 | 
| 南棹北辕 | 犹南航北骑。 | 
| 为时过早 | 不适时,还早了点。 | 
| 仗义直言 | 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 | 
| 不因人热 |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 
| 童山濯濯 | 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 
| 才疏德薄 | 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 | 
| 非钱不行 | 指官场黑暗,贪污成风,办事没有钱打通关节是行不通的。 | 
| 落草为寇 | 寇:盗贼。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