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蕴请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束缊请火”。
出处:《韩诗外传》:“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
基础信息
拼音shù yùn qǐng huǒ
注音ㄕㄨˋ ㄩㄣˋ ㄑ一ㄥˇ ㄏㄨㄛˇ
繁体束蘊請火
感情束蕴请火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求人。
近义词束缊还妇、束缊举火、束缊请火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吹毛求瘢(意思解释)
 - 痛不可忍(意思解释)
 - 覆水不收(意思解释)
 - 临危自悔(意思解释)
 - 搓手跺脚(意思解释)
 - 顺口谈天(意思解释)
 - 折角之口(意思解释)
 - 予夺生杀(意思解释)
 - 清风高谊(意思解释)
 - 魆风骤雨(意思解释)
 - 舍己成人(意思解释)
 - 玉匣珠襦(意思解释)
 - 摇首咋舌(意思解释)
 - 推门入桕(意思解释)
 - 深图远虑(意思解释)
 - 兴亡祸福(意思解释)
 - 欱野歕山(意思解释)
 - 悉心戮力(意思解释)
 - 临危下石(意思解释)
 - 傍门依户(意思解释)
 - 弃短取长(意思解释)
 - 济时行道(意思解释)
 - 轻偎低傍(意思解释)
 - 贪名图利(意思解释)
 - 使心用倖(意思解释)
 - 疾风横雨(意思解释)
 - 杀生之柄(意思解释)
 - 赜探隐索(意思解释)
 
※ 束蕴请火的意思解释、束蕴请火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一苇可航 | 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 
| 屯毛不辨 |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 
| 再衰三竭 | 竭:尽了。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士气已经低落;无法再振作。 | 
| 春风野火 | 比喻迅猛之势。 | 
| 属纩之际 | 属纩: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验证他是否断气。指人疾病临危,弥留之时。 | 
| 拾遗补阙 |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 | 
| 班师得胜 | 班:还。军队出征,得胜而归。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 
| 鉥心刳形 | 鉥:长针,刺;刳:剖挖。刺伤心肺,剖挖形体。指呕心沥血 | 
| 神机妙用 | 机:心思;术:手段,策略。灵巧的心思,奇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 
| 随寓随安 | 犹言随遇而安。 | 
| 功就名成 | 功:功业。就:达到。指成就了功业,也有了名声。 | 
| 龙拿虎跳 | 拿:抓,握。像龙抓东西、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 
| 运筹借箸 | 同“运箸”。 | 
| 有始有卒 | 谓做事能贯彻始终,坚持到底。 | 
| 独弦哀歌 | 弦:琴弦。指独自弹奏弦乐器,哀声歌唱。 | 
| 虚谈高论 |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 
| 谨始虑终 | 谓慎之于始并虑及其终。 | 
| 赤口白舌 |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 
| 司农仰屋 | 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 
| 泽被后世 | 泽:恩泽,恩惠。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 
| 囿于见闻 | 拘泥于所见所闻。 | 
| 标新取异 | 标:检举;异:特别的。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有创见 | 
| 簪缨世胄 | 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 
| 贫无担石 | 担:古代重量单位,1担=100市斤;石:容量单位:1石=10斗。家里穷得连一担的粮食也没有。形容没什么储备。 | 
| 枉口诳舌 | 见“枉口拔舌”。 | 
| 千年万载 | 形容久远的年代。 | 
| 声名赫奕 | 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声显赫。 | 
| 音耗不绝 | 音耗:消息。消息和书信不断。指保持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