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缚焚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解开降者的捆绑,烧悼降者带来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种表示。
出处:语出《左传 昭公四年》:“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
例子:苌至姑臧,天锡乘素车白马,面缚舆榇,降于军门,苌释缚焚榇,送之于长安。《晋书·苻坚载记上》
基础信息
拼音shì fù fén chèn
注音ㄕˋ ㄈㄨˋ ㄈㄣˊ ㄔㄣˋ
繁体釋縛焚櫬
感情释缚焚榇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天塌压大家(意思解释)
 - 溯流追源(意思解释)
 - 老调重弹(意思解释)
 - 今昔之感(意思解释)
 - 矫情饰诈(意思解释)
 - 山栖谷隐(意思解释)
 - 众毁所归(意思解释)
 - 丑话说在前头(意思解释)
 - 风举云摇(意思解释)
 - 不劣方头(意思解释)
 - 洋洋大观(意思解释)
 - 手足胼胝(意思解释)
 - 有目无睹(意思解释)
 - 轻拢慢捻(意思解释)
 - 前呼后拥(意思解释)
 - 瞋目扼腕(意思解释)
 - 一般见识(意思解释)
 - 慷慨输将(意思解释)
 - 智勇兼全(意思解释)
 - 彻上彻下(意思解释)
 - 写经换鹅(意思解释)
 - 相提而论(意思解释)
 - 铜筋铁肋(意思解释)
 - 日暮途远(意思解释)
 - 唯利是视(意思解释)
 - 流血千里(意思解释)
 - 相对如宾(意思解释)
 - 拘文牵俗(意思解释)
 
※ 释缚焚榇的意思解释、释缚焚榇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礼仪之邦 |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 
| 鼎玉龟符 | 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 
| 枉费唇舌 | 白费言辞,不起作用。 | 
| 毁方投圆 | 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曲意投合别人。 | 
| 驰骋疆场 | 驰骋:奔驰。疆场:战场。骑着马奔驰在战场上,形容英勇作战,无可阻挡。 | 
| 桃花人面 | 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 
| 高飞远走 | 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 
| 诸有此类 | 犹言诸如此类。 | 
| 攧扑不破 |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 
| 东拼西凑 | 东一点;西一点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也形容经济小为应急需到处挪借。 | 
| 珠围翠绕 | 珍珠、翡翠团团围绕。形容豪华、富贵或女子服饰华丽。也形容美女侍从众多。 | 
| 攀辕扣马 | 攀:牵挽;扣:套住。拉住车辕牵住马匹。形容热情挽留,不肯放行。 | 
| 明镜高悬 |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 
| 旷日长久 | 历时长久,久经时日。 | 
| 喜愠不形于色 | |
| 成王败寇 |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 | 
| 横拖倒拽 | 拽:用力拉扯。指用暴力强拖硬拉。 | 
| 左对孺人,右顾稚子 | 孺人:对妇女的尊称,借指妻子;稚子:幼儿。左边对着妻子,右边看顾小孩。指家庭生活。 | 
| 诡雅异俗 | 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 
| 龟玉毁椟 | 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 
| 兵多者败 |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 
| 柔媚娇俏 | |
| 不敢掠美 | 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 
| 既来之,则安之 |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 推宗明本 | 推:推求;明:阐明。指推求阐明宗旨。 | 
| 心地善良 |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 
| 猪突豨勇 | 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 
| 裹尸马革 | 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