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晚景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出处:宋·苏轼《罢登州谢杜宿州启》:“桑榆晚景,忽蒙收录之恩。”
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五回:“为桑榆晚景着想,大致再不会申斥拒收。”
基础信息
拼音sāng yú wǎn jǐng
注音ㄙㄤ ㄩˊ ㄨㄢˇ ㄐ一ㄥˇ
感情桑榆晚景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近义词桑榆末景、桑榆暮景、桑榆暮影
英语a man's circumstances in old age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败俗伤风(意思解释)
 - 谠言直声(意思解释)
 - 进锐退速(意思解释)
 - 满招损,谦受益(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白发苍苍(意思解释)
 - 大张旗鼓(意思解释)
 - 命与仇谋(意思解释)
 - 千丝万缕(意思解释)
 - 走南闯北(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酒能乱性(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将寡兵微(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鸿儒硕学(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俭以养德(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目眩心花(意思解释)
 - 发号施令(意思解释)
 - 作贼心虚(意思解释)
 - 信以为真(意思解释)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释)
 - 光前启后(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经纬天地(意思解释)
 
※ 桑榆晚景的意思解释、桑榆晚景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芳年华月 | 芳年:妙龄。指美好的年华。 | 
| 攻苦茹酸 | 谓劳苦艰辛。 | 
| 金兰之交 |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 | 
| 寂然不动 | 寂:寂静。寂静无声,一点动静都没有。 | 
| 溜干二净 | 一点不剩,非常干净 | 
| 酬功报德 | 酬:报谢;报:报答。酬谢功劳,报答恩德。 | 
| 女子无才便是福 | 旧道德规范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 
| 鹤算龟龄 | 算:数。比喻人的寿命很长。 | 
| 不可轻视 | 不能够小看。 | 
|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 
| 习焉不察 |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 
| 单鹄寡凫 | 鹄:天鹅;凫:罢鸭。孤单的天鹅,独居的野鸭。原是古代的琴曲名。后比喻失去配偶的人。 | 
| 漏网游鱼 | 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 
| 足上首下 | 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颠倒。 | 
| 不识局面 | 犹不识时务。 | 
| 衣裳楚楚 | 裳:裙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 
| 独具只眼 | 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力。形容看待问题目光敏锐;见解新颖、深刻。 | 
| 不问三七二十一 |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 似非而是 | 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 | 
| 大含细入 |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 
| 无根无蒂 | 蒂: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比喻没有依靠,没有牵累。 | 
| 赤壁鏖兵 |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 
| 杨雀衔环 |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弘农人杨宝少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一黄衣童子送白环四枚相报,谓当使其子孙显贵,位登三公。后因以“杨雀衔环”为报恩典实。 | 
| 拈酸泼醋 | 同“拈酸吃醋”。 | 
| 谆谆善诱 | 耐心恳切地教诲、诱导。 | 
| 寻根追底 |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 
| 传闻异辞 |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 
| 家无常礼 | 谓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