缛礼烦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烦琐的礼仪。
出处:明 唐顺之《与王尧衢书》:“其于尘俗奔走、缛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基础信息
拼音rù lǐ fán yí
注音ㄖㄨˋ ㄌ一ˇ ㄈㄢˊ 一ˊ
繁体縟禮煩儀
感情缛礼烦仪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礼节繁琐。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忠款诚信(意思解释)
 - 素门凡流(意思解释)
 - 小国寡民(意思解释)
 - 未成一篑(意思解释)
 - 堆积成山(意思解释)
 - 百无一堪(意思解释)
 - 袭以成俗(意思解释)
 - 敛后疏前(意思解释)
 - 诱秦诓楚(意思解释)
 - 饰非拒谏(意思解释)
 - 似漆如胶(意思解释)
 - 攒锋聚镝(意思解释)
 - 痛湔宿垢(意思解释)
 - 礼士亲贤(意思解释)
 - 越鸟巢南枝(意思解释)
 - 降心下气(意思解释)
 - 胡走游飞(意思解释)
 - 徙薪曲突(意思解释)
 - 真情实意(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意思解释)
 - 艳绝一时(意思解释)
 - 游山玩景(意思解释)
 - 挥斥八极(意思解释)
 - 认死扣儿(意思解释)
 - 感时抚事(意思解释)
 - 枉费时日(意思解释)
 - 琼林玉枝(意思解释)
 - 瞋目竖眉(意思解释)
 
※ 缛礼烦仪的意思解释、缛礼烦仪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屏声敛息 | 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连连屏声敛息,不敢作声。” | 
| 哀感天地 |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 
| 日许多时 | 估量时间的词。谓已有许多时光。 | 
| 雁默先烹 | 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 
| 股掌之间 | 股:大腿。在大腿和手掌之间。比喻在操纵控制范围之内。 | 
| 三六九等 |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 
| 曲曲弯弯 | 形容很多曲弯之处。 | 
| 拜恩私室 | 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 | 
| 盘木朽株 |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比喻劣材。 | 
| 军令如山 |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 | 
| 步步生莲花 | 莲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 
| 迎新弃旧 | 谓离开旧夫,再嫁新君。 | 
| 衣轻乘肥 | 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 淡而无味 |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 
| 各为其主 | 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 
| 呆里撒奸 | 形容外表痴呆,内心奸诈。 | 
| 人非土木 |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 
| 临河羡鱼 |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 | 
| 升高自下 | 升:上升,提高。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 | 
| 置之脑后 |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 
| 好心不得好报 | 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 
| 心病还从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 千金一掷 | 形容生活奢侈,用钱没有节制。 | 
| 长街短巷 | 犹言大街小巷。 | 
| 郄诜丹桂 | 晋郄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郄诜传》。后因以“郄诜丹桂”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 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 
| 人情汹汹 | 见“人情恟恟”。 | 
| 不胫而走 |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