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斫之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基础信息
拼音pǔ zhuó zhī cái
注音ㄆㄨˇ ㄓㄨㄛˊ ㄓ ㄘㄞˊ
繁体樸斫之材
感情朴斫之材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出口入耳(意思解释)
 - 连三接四(意思解释)
 - 一字连城(意思解释)
 - 手忙脚乱(意思解释)
 - 来迎去送(意思解释)
 - 博古通今(意思解释)
 - 朝干夕惕(意思解释)
 - 无边无际(意思解释)
 - 弦外遗音(意思解释)
 - 楚弓遗影(意思解释)
 - 知止不殆(意思解释)
 - 弃甲曳兵(意思解释)
 - 惊天动地(意思解释)
 - 少年老成(意思解释)
 - 化腐朽为神奇(意思解释)
 - 举国上下(意思解释)
 - 寸阴是惜(意思解释)
 - 反面文章(意思解释)
 - 枘凿方圆(意思解释)
 - 手无寸铁(意思解释)
 - 儿女之债(意思解释)
 - 百无一能(意思解释)
 - 彻首彻尾(意思解释)
 - 意思意思(意思解释)
 - 阿弥陀佛(意思解释)
 - 浑俗和光(意思解释)
 - 祸从口出(意思解释)
 -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意思解释)
 
※ 朴斫之材的意思解释、朴斫之材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断决如流 | 如流: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决断事务多而快。 | 
| 一牛鸣地 | 见“一牛吼地”。 | 
| 同文共轨 |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 
| 碎玉零玑 | 比喻精美简短的诗文。 | 
| 穷源朔流 | 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 
| 三锤两棒 | 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 
| 莺吟燕舞 | 见“莺歌燕舞”。 | 
| 捏手捏脚 |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 
| 绝裙而去 |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 
| 鱼馁肉败 | 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 
| 欺霜傲雪 | 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 
| 下笔成篇 |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 
| 东怒西怨 | 比喻迁怒于人。 | 
| 清风两袖 |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 
| 衣食所安 | 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 
| 老婆当军 | 比喻毫无用处,只是充数而已。 | 
| 东摇西摆 | 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 
| 忍苦耐劳 | 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 
| 排除异己 |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 
| 安如泰山 |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 
| 不可名状 |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 
| 点滴归公 | 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 
| 不毁之制 | 毁:毁坏;制:制度。不可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 
| 成千成万 | 形容数量极多。 | 
| 经武纬文 | 经:丝织品的直线;武:武功;纬:丝织品的横线;文:文治。以武功和文德治理国家。 | 
| 知其不可为而为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 始终不渝 | 渝:变。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 
| 一枕南柯 |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载,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槐安国就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后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场梦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