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含天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论》:“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例子: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汉书》上有一句云,‘口含天宪’,此之谓也。”
基础信息
拼音kǒu hán tiān xiàn
注音ㄎㄡˇ ㄏㄢˊ ㄊ一ㄢ ㄒ一ㄢˋ
繁体口含天寰
感情口含天宪是贬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说话就是法律。
近义词口衔天宪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纯正无邪(意思解释)
- 高出一筹(意思解释)
- 谆谆教诲(意思解释)
- 击其不意(意思解释)
- 贪墨成风(意思解释)
- 磨砖成镜(意思解释)
- 信嘴胡说(意思解释)
- 奋勇直前(意思解释)
- 九鼎一丝(意思解释)
- 徙宅忘妻(意思解释)
- 儒家经书(意思解释)
- 事款则圆(意思解释)
- 如蚁附膻(意思解释)
- 杞人忧天(意思解释)
- 重熙累绩(意思解释)
- 惟利是逐(意思解释)
- 闭门造车(意思解释)
- 返观内视(意思解释)
- 精妙绝伦(意思解释)
- 高楼大厦(意思解释)
- 煎豆摘瓜(意思解释)
- 吾谁与归(意思解释)
- 如法砲制(意思解释)
- 知物由学(意思解释)
- 磨砺以须(意思解释)
- 掂斤估两(意思解释)
- 爬梳洗剔(意思解释)
- 若明若昧(意思解释)
※ 口含天宪的意思解释、口含天宪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却老还童 | 返老还童。 |
临危履冰 | 临:面临;履:踩,踏。面临危境,走在冰上。比喻处境艰危,应时时戒惧谨慎。 |
出群拔萃 | 见“出类拔萃”。 |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
寒气刺骨 | 冷得几乎失去知觉,感到特别冷。 |
言简意该 | 见“言简意赅”。 |
萍水相遇 | 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 |
行间字里 | 谓文章的字句中间。 |
寻踪觅迹 |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
虎体鹓斑 |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鹓:古时像凤凰一样的鸟;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 |
见风使船 | 同“见风使舵”。 |
朝真暮伪 | 朝:早晨。事情早上这样说晚上那样说,没有定说。 |
阳解阴毒 | 谓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
还元返本 | 见“还原反本”。 |
偷懒耍滑 | 指有意逃避、耍弄手段使自己少出力或不担责任。 |
吹灯拔蜡 | 比喻垮台;散伙。 |
抱屈衔冤 | 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
移国动众 | 动摇国基及民心。 |
秉政当轴 | 秉:执持;当轴:要员。比喻官居要职,执掌政权。 |
分茅列土 | 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
东奔西向 | 谓各奔东西,互不相关。 |
引狼自卫 | 犹言引虎自卫。 |
形胜之地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区域 |
衔橛之变 | 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 |
悬车之年 | 指七十岁。 |
金玉其质 | 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
看人下菜 | 比喻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对待。 |
禁鼎一脔 |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