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含荼茹毒 | 荼:苦菜;茹:吃。比喻历尽辛苦。 | 明·张居正《答松谷陈相公书》:“不肖自罹大敌,求归未得,含荼茹毒,蒙垢忍辱,须发磻然,已具有足老状矣。” |
2、戴发含齿 | 谓人的形状。亦以指人。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
3、粉面含春 | 粉面:指女子的面庞;含:饱含,充满;春:生意,生机。比喻和颜悦色。形容女子面容和蔼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4、含含糊糊 | 含混不清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
5、满面含春 | 比喻心情喜悦舒畅,满脸笑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才回过头来满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这石头放在哪里?’” |
6、饴含抱孙 | 同“含饴弄孙”。 | 清·龚玉晨《紫姬小传》:“饴含抱孙,亦止孝先一人。” |
7、含笑九泉 |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
8、含血吮疮 | 吮:用口吸。用嘴吸出病人疮里的脓血。比喻将领十分关心爱护士卒。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
9、匿瑕含垢 | 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10、含着骨头露着肉 | 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
11、含蓼问疾 |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吾何忍弃去。”裴松之注引晋 习凿齿曰:“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
12、含糊其辞 |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7回:“二人先受岸贾之嘱,含糊其词,不肯替赵氏分辨。” |
13、戴发含牙 | 见“戴发含齿”。 | 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 |
14、忍辱含羞 |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15、含羞忍辱 | 含:包容;辱:耻辱。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报仇之后,死亦未迟。” |
16、口含天宪 |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论》:“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
17、含恨九泉 | 指抱怨而死,在地下还带着怨恨。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只因去寻吴瑞庵,遂被功名耽延岁月,归来迟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
18、含垢藏瑕 | 见“含垢匿瑕”。 | 《世说新语·德行》“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性含垢藏瑕,爱恶不争于怀,喜怒不寄于颜。” |
19、含血潠人 | 见“含血喷人”。 | |
20、含冰茹檗 | 见“饮冰食檗”。 | 清·李枢《〈精忠传弹词〉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携六月孤儿,伴榇回浙,赁居于海宁桐木村旧戚马氏之见远山楼。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尽其事长抚雏之责矣。” |
21、孕大含深 | 孕:包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 |
22、含糊不明 | 不清楚的意思 | |
23、含商咀徵 |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 |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飒沓纨袖飞。” |
24、含垢纳污 | 垢、污:脏垢;污秽。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 |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25、含垢匿瑕 | 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26、射影含沙 | 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射影含沙”。 | 清·许奉恩《里乘》第七卷:“输金获兔,犹属幸事,祸人转以福人,射影含沙,徒劳心计。” |
27、韬曜含光 | 掩藏隐匿光明。谓不显耀名声。 | 明·何景明《七述》:“出则施声教,款遐荒,臻盛美,流休详;处则韫椟深藏,韬曜含光。” |
28、含英咀华 | 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 | 唐 韩愈《进学解》:“沈浸醲郁,含英咀华。” |
29、含垢忍辱 | 含:包容;垢:通“诟”;耻辱。指容忍耻辱。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 |
30、含污忍垢 | 忍受屈辱。 | 《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
31、含章天挺 | 见“含章挺生”。 | 北周·庚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公含章天挺,命世诞生。” |
32、含糊其词 |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 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
33、含血喷人 | 嘴含鲜血喷到别人身上。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好人。 | 清 李玉《清忠谱 叱勘》:“你不怕刀临头颈,还思含血喷人。” |
34、羹藜含糗 | 藜:野菜。泛指饮食粗劣。 | 隋 王通《中说 王道》:“越公以《食经》遗子,子不受,曰:‘羹藜含糗,无所用也。’” |
35、含菁咀华 | 见“含英咀华”。 | 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
36、百卉含英 | 卉:草的总称;英:花。指各种鲜花同时盛开,万紫千红。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
37、含哺鼓腹 |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庄周《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38、加绪含容 | 绪:功绩。增加功绩,包含宽容。 | |
39、负屈含冤 | 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
40、抱朴含真 |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 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
41、戴眉含齿 | 见“戴发含齿”。 |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 |
42、含垢弃瑕 |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 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
43、束贝含犀 | 谓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元·汤式《一枝花·赠妓素兰》套曲:“染一枝春色淡,攒两叶翠痕低,束贝含犀,另一种风流意。” |
44、毫不含糊 | 态度明确坚定。 |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务》:“关于这种政策改变的客观原因和时间性,我们曾经毫不含糊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
45、含辛忍苦 | 见“含辛茹苦”。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商家,连疑心也不当人子,只好含辛忍苦,自己懊悔怨怅,没个处法。” |
46、鼓腹含和 | 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 严复《主客平议》:“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
47、含齿戴发 | 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 《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 |
48、含垢包羞 | 同“含垢忍耻”。 | 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
49、含商咀征 | 亦作“含宫咀征”。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 | |
50、忍辱含垢 |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 汉 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51、忍耻含垢 |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 宋 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
52、含饴弄孙 | 饴:饴糖;即麦芽糖。指含着饴糖;逗弄孙儿。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悠闲;充满家庭乐趣。 | 《东观汉记 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
53、含冤莫白 |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 |
54、大含细入 |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 汉·扬雄《解嘲》:“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
55、含垢藏疾 |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56、含血噀人 | 见“含血喷人”。 | 《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崇觉空禅师》:“含血噀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 |
57、负重含污 | 犹言忍辱负重。 | 清·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胸劈众流,曾不出口。负重含污,浩如山薮。险趋人先,利居众后。” |
58、含牙戴角 | 见“含牙带角”。 | 《淮南子·修务训》:“含牙戴角,前爪后距。” |
59、含垢忍耻 | 忍受耻辱。 | 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
60、嫣然含笑 | 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