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含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孕大含深 | 孕:包涵。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 | 
| 2、含牙戴角 | 见“含牙带角”。 | 《淮南子·修务训》:“含牙戴角,前爪后距。” | 
| 3、含情脉脉 | 脉脉:互相对视。带有情感而互相凝视。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 唐 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 | 
| 4、含笑九幽 | 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没什么牵挂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公得此深明大义之贞姬,复有此为国捐躯之肖子,洵可含笑九幽。” | 
| 5、含商咀征 | 亦作“含宫咀征”。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 | |
| 6、含冰茹檗 | 见“饮冰食檗”。 | 清·李枢《〈精忠传弹词〉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携六月孤儿,伴榇回浙,赁居于海宁桐木村旧戚马氏之见远山楼。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尽其事长抚雏之责矣。” | 
| 7、满面含春 | 比喻心情喜悦舒畅,满脸笑容。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才回过头来满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这石头放在哪里?’” | 
| 8、含仁怀义 | 谓有仁义之德。 | 汉·刘向《说苑·辨物》:“故麒麟麕首牛尾,圆顶一角,含仁怀义。” | 
| 9、茹苦含辛 | 吃苦的;含着辣的。比喻忍受大的艰苦。 |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 
| 10、含糊其辞 | 糊:不明确;不清晰;辞:也作“词”;言辞。指话说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确。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7回:“二人先受岸贾之嘱,含糊其词,不肯替赵氏分辨。” | 
| 11、忍耻含垢 |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 宋 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 
| 12、含糊不明 | 不清楚的意思 | |
| 13、含荼茹毒 | 荼:苦菜;茹:吃。比喻历尽辛苦。 | 明·张居正《答松谷陈相公书》:“不肖自罹大敌,求归未得,含荼茹毒,蒙垢忍辱,须发磻然,已具有足老状矣。” | 
| 14、含垢弃瑕 |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 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 
| 15、含含糊糊 | 含混不清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 
| 16、风木含悲 |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 17、负屈含冤 | 负:背着;屈:委屈;含:放在嘴里;比喻忍受;冤:冤枉。蒙受委屈;忍受冤枉;得不到昭雪。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我见父亲负曲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 | 
| 18、含糊其词 |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 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 
| 19、含齿戴发 | 口中有齿,头上长发。指人类。 | 《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 | 
| 20、含笑九原 | 原:泛指墓地。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没什么牵挂 | 宋·王十朋《王忠文公集·黄府君挽词四首》:“齿发如公自古稀,定应含笑九原归。” | 
| 21、含污忍垢 | 忍受屈辱。 | 《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 
| 22、含血噀人 | 见“含血喷人”。 | 《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崇觉空禅师》:“含血噀人,先污其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 | 
| 23、抱朴含真 |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 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 
| 24、含英咀华 | 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 | 唐 韩愈《进学解》:“沈浸醲郁,含英咀华。” | 
| 25、含明隐迹 |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 
| 26、齿如含贝 | 同“齿如齐贝”。 |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 
| 27、口含天宪 |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论》:“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 
| 28、负气含灵 | 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 | 清·陈维崧《平滇颂》:“此则普天率土,感切同雠;负气含灵,无非共愤。” | 
| 29、忍辱含垢 |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 汉 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 30、含垢匿瑕 | 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 31、含糊不清 | 躲躲闪闪,缺乏明确的表态。模棱两可,暧昧。 |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组织直到每个支部的态度都要十分坚定,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现。” | 
| 32、含冤莫白 |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 |
| 33、含章天挺 | 见“含章挺生”。 | 北周·庚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公含章天挺,命世诞生。” | 
| 34、含商咀徵 |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 |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飒沓纨袖飞。” | 
| 35、忍辱含羞 |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 36、含血潠人 | 见“含血喷人”。 | |
| 37、含垢藏疾 |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 38、含冤负屈 | 负:背着;屈:委屈。指蒙受冤枉、委曲。 | 元 高文秀《黑旋风》:“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 | 
| 39、含瑕积垢 | 比喻蒙受耻辱。 | 明·唐顺之《与郭似庵巡按书》:“况仆含瑕积垢以此终世,惟应躬耕灌园,矢沟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补东隅之失,庶几不诒田夫野人讪笑。” | 
| 40、鼓腹含哺 | 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 41、含苞未放 | 苞:花苞;放:开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 老舍《四世同堂》:“妞子还是一朵含苞未放的鲜花儿呢。” | 
| 42、含菁咀华 | 见“含英咀华”。 | 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 
| 43、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含哺:口含食物;鼓腹:手拍肚皮。口含食物,饱食挺腹。形容人过着安乐的生活。 | 战国·宋·庄周《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 44、含辛茹苦 | 茹:吃;辛:苦。形容备受艰难;忍受痛苦。也作“茹苦含辛”。 |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 
| 45、含冤受屈 | 见“含冤负屈”。 | 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 | 
| 46、粉面含春 | 粉面:指女子的面庞;含:饱含,充满;春:生意,生机。比喻和颜悦色。形容女子面容和蔼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 47、含饴弄孙 | 饴:饴糖;即麦芽糖。指含着饴糖;逗弄孙儿。形容老年人晚年生活悠闲;充满家庭乐趣。 | 《东观汉记 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 
| 48、韬曜含光 | 掩藏隐匿光明。谓不显耀名声。 | 明·何景明《七述》:“出则施声教,款遐荒,臻盛美,流休详;处则韫椟深藏,韬曜含光。” | 
| 49、含着骨头露着肉 | 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 
| 50、属纩含饭 | 属纩: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验证他是否断气;含饭: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米粒。代指入殓。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0回:“不孝于先严见背之日,未获属纩含饭,是尚何以靦颜而为人子也耶!” | 
| 51、含苞待放 | 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 清 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 | 
| 52、含宫咀征 | 见“含商咀征”。 | |
| 53、射影含沙 | 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射影含沙”。 | 清·许奉恩《里乘》第七卷:“输金获兔,犹属幸事,祸人转以福人,射影含沙,徒劳心计。” | 
| 54、纳污含垢 | 纳:接受;垢:污秽。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 55、含笑九泉 |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 
| 56、含垢忍污 | 同“含垢忍耻”。 |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牛马落交,却又因亲近牛马,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 | 
| 57、含哺鼓腹 |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庄周《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 58、含屈而死 | 含着委屈而死去。 | |
| 59、含牙带角 | 亦作“含牙戴角”。有牙有角,形容兽类。 | 《淮南子·兵略训》:“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 | 
| 60、戴发含牙 | 见“戴发含齿”。 | 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