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柙出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例子:开柙出虎,孔宣父不责他人;当路斩蛇,孙叔敖盖非利己。(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基础信息
拼音kāi xiá chū hǔ
注音ㄎㄞ ㄒ一ㄚˊ ㄔㄨ ㄏㄨˇ
繁体開柙出虎
感情开柙出虎是中性词。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比喻放纵坏人。
近义词放虎归山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杀一儆百(意思解释)
 - 怒臂当辙(意思解释)
 - 槁项黄馘(意思解释)
 - 黄公酒垆(意思解释)
 - 摧朽拉枯(意思解释)
 - 武艺超群(意思解释)
 - 舍己救人(意思解释)
 - 和平共处(意思解释)
 - 相庆弹冠(意思解释)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解释)
 - 不白之冤(意思解释)
 - 三位一体(意思解释)
 - 一哄而散(意思解释)
 - 爱财如命(意思解释)
 - 开路先锋(意思解释)
 - 枉曲直凑(意思解释)
 - 赏心悦目(意思解释)
 - 神鬼莫测(意思解释)
 - 各自为政(意思解释)
 - 疑团莫释(意思解释)
 - 民以食为天(意思解释)
 - 举世闻名(意思解释)
 - 天下归心(意思解释)
 - 庞然大物(意思解释)
 - 食甘寝安(意思解释)
 - 骨肉相连(意思解释)
 - 死去活来(意思解释)
 - 白首如新(意思解释)
 
※ 开柙出虎的意思解释、开柙出虎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目不识书 |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 
| 争斤论两 |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 
| 膝行蒲伏 | 伏地爬行。 | 
| 大头小尾 |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 
| 飘萍断梗 | 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 | 
| 四海飘零 |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 
| 补过拾遗 |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 怨天怨地 | 抱怨天又抱怨地。后指埋怨不休。 | 
| 沐猴衣冠 | 同“沐猴而冠”。 | 
| 移天换日 | 改变天,更换日。比喻价目表使用欺骗手段篡夺政权。 | 
| 薄寒中人 |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 市井之徒 |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 
| 头晕眼花 | 头发昏,眼发花。 | 
| 鬼哭神号 | 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 
| 广开才路 |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 
| 随踵而至 |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 
| 贪欲无厌 | 犹言贪得无厌。 | 
| 呵佛骂祖 |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 
| 忠臣良将 | 忠实的大臣和优秀的将帅。 | 
| 侃侃而言 |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 
| 落拓不羁 | 落拓:亦作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羁:束缚。形容人的行为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 
| 割肉补疮 | 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 
| 肥田沃地 | 肥沃的土地。 | 
| 鹤膝蜂腰 | ①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这是指诗歌声律八病的两种。后来用“鹤膝蜂腰”泛指诗歌声律上所犯的毛病。②书法中的两种病笔。 | 
| 贪求无已 | 见“贪求无厌”。 | 
| 识涂老马 | 见“识途老马”。 | 
| 开来继往 |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 
| 刚肠嫉恶 | 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