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大开大合形容文思跌荡,放得开,收得拢。清·赵翼《忧旱》:“今年天作奇文章,大开大合为弛张。”
2、开门七件事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清·李渔《无声戏》第八回:“开门七件事,件件不须钱买,取之宫中而有余。”
3、打开窗户说亮话指直率而明白地讲出来。朱自清《哀互生》:“人是可以互相爱着的,除了一些成见已深,不愿打开窗户说亮话的。”
4、情窦初开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清 李渔《蜃中楼 耳卜》:“我和你自情窦初开之际,就等到如今了。”
5、云开见日指拨开云雾;现出太阳。比喻送走黑暗重见光明。又比喻疑团解开;心情舒畅。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文益禅师》:“云开见日时如何?”
6、网开三面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西汉 司马迁《史记 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7、揭不开锅指没有粮食或没有伙食钱。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常揭不开锅。”
8、风云开阖开:散开;阖:聚合。形容风云或聚或散,变幻不定。比喻局势动荡变化。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9、一画开天相传伏羲画八卦,始于干卦三之第一画,干为天,故谓“一画开天”。
10、开疆拓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2回:“卿等屡立战功,开疆拓土,今日之败,乃是众寡不敌,非卿等之罪也。”
11、狮子大开口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狮子大开口,做一个门户势子,等候来人,上中下三路,皆不能出其匡郭。”
12、开眉笑眼见“开眉展眼”。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9回:“他觉没趣,站起来说声叨忧,开眉笑眼,得意洋洋的去了。”
1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1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晋 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5、开心写意写:通“泻”,宣泄。开诚相待,披露心意。唐·李白《扶风豪士歌》:“愿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16、心胸开阔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17、开山之祖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曾朴《孽海花》第二回:“听说宝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国文贞之墓地。文贞为西法开山之祖。”
18、开后门比喻利用职权给予他人某些不应有的方便和利益。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1回:“这都是开后门的话。”
19、豁目开襟豁目:开阔眼界;襟:襟怀,胸怀。极目远视,开阔胸襟唐·李中《登毗陵青山楼》诗:“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
20、皮开肉绽绽:裂开。皮肉都裂开。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元 郑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
21、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形容美丽的景色。比喻事物得以顺利发展的良好环境或机遇。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22、开阔眼界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23、重打鼓,另开张重:重新。比喻重新开始,另起炉灶。老舍《二马》第四段:“搬家,跟父亲痛痛快快的说一回,或者甚至闹一回,闹完了,重打鼓,另开张,干!”
24、豁然开悟同“豁然大悟”。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闻安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皆糠秕耳。’”
25、开阶立极旧指开创基业,建立统治。《旧唐书·辛替否传》:“拨乱反正,开阶立极,得至理之体,设简要之方。”
26、开基立业开创基业,通常比喻旧时开国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国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自我高皇帝断蛇起义,开基立业,传至于今,不幸奸雄并起,各据一方。”
27、开疆展土同“开疆拓土”。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俺则待尽良忠开疆展土,辅助着万万年巩固皇图。”
28、广开门路指尽量想办法开辟多种渠道。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要广开门路,多想办法,千方百计,解决问题。”
29、开足马力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30、云开雾释同“云消雾散”。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千古名臣,每遭谗谤,而转瞬云开雾释,日光月华。”
31、旗开马到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32、铁树花开见“铁树开花”。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花开。”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铁树花开千载易,坠落阿鼻耍出难。”
33、继往开来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34、开源节流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荀况《荀子 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35、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36、开疆拓宇同“开疆拓土”。《清史稿·高宗纪论》:“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
37、开疆辟土开:开拓;疆:边疆;辟:开辟;土:国土。开拓疆域,扩展领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十卷:“高宗皇帝开疆辟土,仁育义征,决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
38、情窦渐开窦:男女相爱的心窍。指少男少女逐渐懂得爱情。明·张居正《请皇太子出阁讲学疏》:“盖人生八岁,则知识渐长,情窦渐开。”
39、广开贤路贤:有才德的人。指从多方开辟招纳贤才的路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圣天子思求良辅,下弓旌广开贤路。”
40、开华结实生出花朵,结成果实。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41、不得开交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42、骅骝开道古代高级官僚出行,仪仗用马匹前导。
43、金石可开见“金石为开”。沙汀《范老老师》:“他更是从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证明内战之会停止的种种论据罗列出来,融会在一种金石可开的信心里面。”
44、左右开弓双手都能拉弓射箭。形容双手交替打人耳光;也形容向两边拉开。元 白仁甫《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45、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
46、旗开取胜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虎旅醒醒士气盈,旗开取胜虏尘清。”
47、逢山开路,遇水迭桥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48、开卷有得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得: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50、鸣锣开道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51、开花结实见“开华结果”。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腹中无滓秽,但有精元气,淘汰修炼不辍,自然开花结实矣。”
52、开怀畅饮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们安排酒肴,与众大人每玩赏端阳,开怀畅饮。”
53、是非只为多开口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0出:“一剑教伊死了休,黄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54、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55、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对人坦白直率;真诚相见。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56、开门延盗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同“开门揖盗”。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所谓诱贼入内河者,谓兵炮地雷,水陆埋伏,如设阱以待虎,设罾以待鱼,必能制其死命,而后纵其入险,非开门延盗之谓也。”
57、门户洞开门户:房屋的出入处。比喻险要的地方。大门完全敞开,无遮无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3章:“派到中国来的间谍可以化装成旅行家或者利用其它名义,在这个门户洞开的国度里以‘贵宾’的身份出现。”
58、妙想天开形容想法奇特、乖谬。邹韬奋《萍踪寄语》:“现在各处的教育当局却妙想天开,等到这试用期满,纷纷藉口停职。”
59、开云见天见“开云见日”。马烽《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众人一听,如同开云见天,兴奋得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
60、开国承家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