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银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银瓶:银制汲水器。银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尽弃。
出处: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例子:梁启超《新罗马》:“弄得千年来国威坠落,变成井底银瓶。”
基础信息
拼音jǐng dǐ yín píng
注音ㄐ一ㄥˇ ㄉ一ˇ 一ㄣˊ ㄆ一ㄥˊ
繁体井底銀缾
感情井底银瓶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前功尽弃
英语waste the efforts already made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弃末反本(意思解释)
 - 向天而唾(意思解释)
 - 行不知往(意思解释)
 - 倚庐之望(意思解释)
 - 画沙聚米(意思解释)
 - 出言不逊(意思解释)
 - 北道主人(意思解释)
 - 秉文经武(意思解释)
 - 选色征歌(意思解释)
 - 目挑眉语(意思解释)
 - 天生尤物(意思解释)
 - 灾难深重(意思解释)
 - 如鱼似水(意思解释)
 - 千回百折(意思解释)
 - 天年不齐(意思解释)
 - 润屋润身(意思解释)
 - 白往黑归(意思解释)
 - 无胫而走(意思解释)
 - 欺世惑众(意思解释)
 - 不知世务(意思解释)
 - 感遇忘身(意思解释)
 - 四时八节(意思解释)
 - 话不相投(意思解释)
 - 乘隙而入(意思解释)
 - 讬于空言(意思解释)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意思解释)
 - 鸾翔凤翥(意思解释)
 - 从宽发落(意思解释)
 
※ 井底银瓶的意思解释、井底银瓶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温文儒雅 | 犹言温文尔雅。 | 
| 博物通达 |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 
| 一人做事一人当 | 当:承担。一个人做出的事情自己承担责任。 | 
| 无巧不成书 |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 
| 属辞比事 | 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 
| 八攻八克 | 屡次攻击,屡次胜利。 | 
| 救时厉俗 |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 
| 玉洁冰清 | 像玉那样纯洁;似冰那样清明。形容人品高洁。也作“冰清玉洁”。 | 
| 不忍释卷 |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 
| 祖逖之誓 | 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 | 
| 补天浴日 |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 
| 廉而不刿 | 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 
| 七拱八翘 | 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畅。 | 
| 先睹为快 | 睹:看见。以能尽量早看到为快乐。形容急切盼望看到。 | 
| 劚山觅玉 | 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 
| 神龙见首 |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 
| 源头活水 |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 疑心生暗鬼 | 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 
| 弃情遗世 | 犹言忘情脱俗。 | 
| 连昏达曙 | 犹言通宵达旦。 | 
| 于呼哀哉 | 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 
| 慈乌反哺 | 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反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 捧腹大笑 |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 
| 求过于供 | 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 
| 半夜敲门心不惊 |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 沸沸汤汤 | 水腾涌貌。 | 
| 琵琶胡语 | 见“琵琶旧语”。 | 
|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 | 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