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退的成语故事


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基本解释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为争夺霸权相互进行战争,郑国处于他们之间,他依附晋国,楚国就派兵征服它。晋国听说楚国出兵就派荀林父、士会、先榖等率军讨伐楚国,听到他们已经结盟,士会同意荀林父知难而退的做法,先榖不同意造成兵败。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玉毁椟中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驽蹇之乘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途。”
飞针走线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江湖上人称他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龙山落帽
投石拔距 东汉·班固《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位于等次。”
淮橘为枳 喜欢 戴圣《礼记 考工记序》:“橘逾淮而北为枳。”
目注心营 严复《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自毁齿至于白首,终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营,劳苦险难。”
讬物寓兴
怒气冲霄 明·无名氏《精忠记·赴难》:“我怒气冲霄,恨秦桧专权宠。”
含齿戴发 《魏书·韩子熙传》:“遂乃擅废太后,离隔二宫,拷掠胡定,诬王行毒,含齿戴发,莫不悲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