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类拔萃的成语故事
拼音 chū lèi bá cuì
基本解释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出类拔萃的典故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
孟子说:“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这样说过:‘凡是同类的都可以相比较,如麒麟同其他走兽比,凤凰同其他飞鸟比,泰山同其他丘陵比,河海同水洼细流比,而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已远远超出、高过其他人了(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貌是情非 | 《与僧正教》:“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 |
| 厚颜无耻 |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
| 圣经贤传 | 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
| 金钗十二 |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
| 换汤不换药 | 马南邨《燕山夜话 文章长短不拘》:“把一大篇改成几小篇,表面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
| 呕心镂骨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李义山《咏柳》云‘堤远意相随’之句,皆是呕心镂骨而成。” |
| 星离月会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妻》:“从此星离月会,积有年余。” |
| 黄雀伺蝉 | 汉 刘向《说苑 正谏》:“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 天高地下 |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
| 秤不离砣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