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
拼音 chún wáng chǐ hán
基本解释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唇亡齿寒的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蚁附蝇趋 | |
| 日转千街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婆婆也,咱去来波,可则索与他日转千街。” |
| 连类比物 | 《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
| 狡兔死,良狗烹 | 《韩非子 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 食肉寝皮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
| 通文达艺 | 《西游补》第一回:“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 |
| 佩韦佩弦 |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
| 一箭之地 |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
| 羚羊挂角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 |
| 醉眼朦胧 | 宋·苏轼《杜介送鱼》:“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