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淮为枳的成语故事
拼音 yú huái wéi zhǐ
基本解释 逾:越过;枳:枸橘。指橘树过了淮河就变成了枳树。比喻事物的状况随环境而改变。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逾淮为枳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晏婴回答说:“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齐国人到楚国来成为小偷,环境改变而已。”巧妙地应对楚王。楚王刮目相看,改用高规格接待他。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仁至义尽 |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
风尘仆仆 |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
解弦更张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
丝纷栉比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纂组异闻,网罗轶事,猥琐赘余,丝纷栉比,一经奇见而色飞,偶尔艳聆而绝倒。” |
举枉措直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鞭打快牛 | 洪放《秘书长》:“不能鞭打快牛,这不科学。” |
万水千山 | 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
挥洒自如 | 清 曾朴《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
方骖并路 | 《宋书·王景文传论》:“与袁粲群公方骖并路,倾覆之灾,庶几可免。”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