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儆猴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ā jī jǐng hóu
基本解释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堪。”
杀鸡儆猴的典故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心焦如焚 | 叶圣陶《线下·游泳》:“田先生本已心焦如焚,听见了这些话,也不问是谁,严正地呵斥道:‘人家危险的时候,你们还说这样的冷话!’” |
肩劳任怨 | |
顿足捶胸 | 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
弓调马服 | 《荀子·哀公》:“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 |
贫而乐道 | 《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故人之意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
东藏西躲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
闻一知二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日进不衰 | 汉·刘桓《赐南奥王赵佗传》:“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悖暴乎治。” |
三省吾身 |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