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确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例子:知县见他丁一确二说着,有些信将起来道:“果有这等事!不要冤屈了平人。”(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
基础信息
拼音dīng yī què èr
注音ㄉ一ㄥ 一 ㄑㄩㄝˋ ㄦˋ
繁体丁一確二
感情丁一确二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近义词丁一卯二
英语as I am alive(as sure as anything)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药店龙(意思解释)
 - 心中无数(意思解释)
 - 射石饮羽(意思解释)
 - 止谤莫若自修(意思解释)
 - 一言丧邦(意思解释)
 - 投木报琼(意思解释)
 - 年谷不登(意思解释)
 - 相鼠之刺(意思解释)
 - 雕虫小事(意思解释)
 - 冰炭不相容(意思解释)
 - 名实不副(意思解释)
 - 浸微浸灭(意思解释)
 - 飘蓬断梗(意思解释)
 - 枉己正人(意思解释)
 - 荒唐之言(意思解释)
 - 蛇神牛鬼(意思解释)
 - 意外之财(意思解释)
 - 沸反连天(意思解释)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意思解释)
 - 栉垢爬痒(意思解释)
 - 鹰瞵虎视(意思解释)
 - 骨鲠之臣(意思解释)
 - 断袖分桃(意思解释)
 -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意思解释)
 - 遗风旧俗(意思解释)
 - 抱布贸丝(意思解释)
 - 禽困覆车(意思解释)
 - 一洞之网(意思解释)
 
※ 丁一确二的意思解释、丁一确二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志高气扬 | 志气高昂而自得。 | 
| 无名英雄 | 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人物。 | 
| 桑间之音 | 指淫靡的音乐。 | 
| 天下鼎沸 |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里的水沸腾。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 
| 粗俗之辈 | 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 
| 自我吹嘘 | 比喻自我吹嘘、夸张。 | 
| 旁文剩义 |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 
| 砥行立名 |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 
| 说条念款 | 指做出多项承诺,多项保证 | 
| 千日醉酒 | 喝了能醉一千天的酒。比喻好酒。 |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 反咬一口 |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 
| 琴瑟之好 | 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 
| 不迁之庙 |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 
| 书缺简脱 | 简:古代书写的竹、木简;脱:丢失。指书简散佚残缺。 | 
| 如椽大笔 |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 
| 七步八叉 |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 优孟衣冠 | 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 
| 不拘细节 | 犹不拘小节。 | 
| 膏唇岐舌 | 犹言膏唇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 
| 投山窜海 |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 
| 抚掌击节 |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 
| 无恶不为 | 见“无恶不作”。 | 
| 吉人自有天相 | 相:帮助,保佑。谓天佑善人。同“吉人天相”。 | 
| 退藏于密 |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 
| 断金零粉 | 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 
| 另眼相看 |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 
| 道不举遗 | 同“道不拾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