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焦口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出处: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基础信息
拼音chún jiāo kǒu zào
注音ㄔㄨㄣˊ ㄐ一ㄠ ㄎㄡˇ ㄗㄠˋ
繁体脣焦口燥
感情唇焦口燥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费尽口舌。
近义词口干舌燥
英语One's lips and mouth are parched.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掀拳裸袖(意思解释)
 - 钻天入地(意思解释)
 - 殊形怪状(意思解释)
 - 丰姿冶丽(意思解释)
 - 碧鬟红袖(意思解释)
 - 疾不可为(意思解释)
 - 语笑喧呼(意思解释)
 - 眩目惊心(意思解释)
 - 屈节卑体(意思解释)
 - 渑池之功(意思解释)
 - 诡形殊状(意思解释)
 - 龙翰凤雏(意思解释)
 - 大院深宅(意思解释)
 - 纸上谭兵(意思解释)
 -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意思解释)
 - 贵无常尊(意思解释)
 - 挈榼提壶(意思解释)
 - 负鼎之愿(意思解释)
 - 各霸一方(意思解释)
 - 极天爬地(意思解释)
 - 凡胎肉眼(意思解释)
 - 生妖作怪(意思解释)
 - 卷甲束兵(意思解释)
 - 扶急持倾(意思解释)
 - 恒河之沙(意思解释)
 - 半死半生(意思解释)
 - 群情激昂(意思解释)
 - 闲话少提(意思解释)
 
※ 唇焦口燥的意思解释、唇焦口燥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无须之祸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 
| 悠游自在 | 见“悠游自得”。 | 
|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 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 
| 人微权轻 | 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 
| 连墙接栋 | 形容房屋连片。 | 
| 神抶电击 | 谓如神电之笞击。喻进击疾速。 | 
| 平澹无奇 | 见“平淡无奇”。 | 
| 狗续金貂 | 比喻滥封的官吏。 | 
| 平步青霄 | 见“平步青云”。 | 
| 红丝暗系 | 系:打结。比喻姻缘牵合。 | 
| 高抬明镜 |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 
| 九牛拉不转 | 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 
| 如饮醍醐 | 比喻使人思想上一下就通了。 | 
| 附骥尾 | 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常作谦词。 | 
| 进退无所 | 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 | 
| 蔼然仁者 | 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 
| 察察而明 | 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 | 
| 酒醉饭饱 | 比喻饮食得到满足。 | 
| 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 吹灰之力 |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 
| 玉质金相 | 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 金门绣户 | 指富贵人家。 | 
| 心高气硬 | 气:气势;硬:坚。心气高傲,自视不凡。 | 
| 不分玉石 |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 
| 眼不见为净 | 指心里不以为然,但又没有办法,只好撇开不管。也在怀疑仪器不干净时,用作自我安慰的话。 | 
| 瞪目结舌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 
| 行不履危 |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 
| 追本求源 | 本:树根。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