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意思
chóuchúqián

踌躇不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定;不敢前进。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例子:(1)关键时刻,战士们争先恐后,没有一个踌躇不前的。
(2)她这个人总是踌躇不前,不论做什么事情。


基础信息

拼音chóu chú bù qián

注音ㄔㄡˊ ㄔㄨˊ ㄅㄨˋ ㄑ一ㄢˊ

繁体躊躇不前

正音“躇”,不能读作“zhù”。

感情踌躇不前是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辨形“踌”,不能写作“愁”。

辨析踌躇不前与“裹足不前”、“停滞不前”有别:踌躇不前因犹豫而不敢前进;“裹足不前”多因有某种顾虑而不敢前进;“停滞不前”只表示停顿下来不前进。

近义词停滞不前、裹足不前

反义词当机立断、毅然决断

英语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俄语топтáться на мéсте

日语ためらう

德语zǒgernd einhalten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踌躇不前的意思解释、踌躇不前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澈底澄清 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赫赫炎炎 形容势焰炽盛。
回眸一笑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更令明号 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
识二五而不知十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贵耳贱目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慷慨仗义 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入地无门 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
迷魂阵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东来西去 谓行人来来往往。
强扭的瓜不甜 比喻勉强做成的事不会美满。
冠袍带履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为民父母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临难不苟 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
渊源有自来 有根据,有来源。
莺声燕语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肌无完肤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枯骨生肉 犹言起死回生。
东海扬尘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祸福惟人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亦作“祸福由人”。参见“祸福同门”。
循循诱人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穷猿投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摩顶至踵 犹摩顶放踵。
狐鸣狗盗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
狂瞽之言 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瞽之说”。
文质斌斌 见“文质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