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汤火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例子: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6回:“臣既食天之禄,理宜不避汤火。”
基础信息
拼音bù bì tāng huǒ
注音ㄅㄨˋ ㄅ一ˋ ㄊㄤ ㄏㄨㄛˇ
繁体不避湯火
感情不避汤火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近义词赴汤蹈火、不避水火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上不在天,下不着地(意思解释)
- 曲学阿世(意思解释)
- 红脸赤颈(意思解释)
- 重山峻岭(意思解释)
- 聚米为谷(意思解释)
- 砥廉峻隅(意思解释)
- 蜂拥而来(意思解释)
- 楼阁台榭(意思解释)
- 谈玄说妙(意思解释)
- 不负众望(意思解释)
- 女扮男妆(意思解释)
- 跌荡不羁(意思解释)
- 火海刀山(意思解释)
- 满肚疑团(意思解释)
- 昼干夕惕(意思解释)
- 逍遥事外(意思解释)
- 席门蓬巷(意思解释)
- 精诚团结(意思解释)
- 燎原之火(意思解释)
- 跑肚拉稀(意思解释)
- 祸福有命(意思解释)
- 饭来开口(意思解释)
- 绳枢之子(意思解释)
- 少壮派(意思解释)
- 干云蔽日(意思解释)
- 日丽风清(意思解释)
- 雕风镂月(意思解释)
- 围魏救赵(意思解释)
※ 不避汤火的意思解释、不避汤火是什么意思由泰达成语网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以售其伎 | 售:推销,推行;伎:伎俩。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
| 黑价白日 | 见“黑家白日”。 |
| 得意不宜再往 | 得意:称心如意;宜:适宜。称心如意的事不要再干第二次。指做事应有所节制,适可而止。 |
| 安闲自在 | 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
| 东歪西倒 | 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
| 等闲之人 |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
| 回嗔作喜 | 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
| 鲇鱼上竹竿 |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
| 一波才动万波随 | 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 |
| 清曹竣府 | 曹:官府。庄严肃静的官府。 |
| 取之不尽,用之有余 | 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源源不断。 |
| 倾筐倒箧 | 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全部倾倒出来。比喻全部拿出来或彻底翻检。 |
| 肩摩毂接 | 肩相摩,毂相接。本形容行人车辆拥挤,后亦借指人才辈出,络绎不绝。 |
| 深文周纳 |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把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给人硬加罪名。 |
| 枯朽之余 | 指衰病残年。 |
| 米珠薪桂 |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
| 白叟黄童 | 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
| 使智使勇 | 使:用。用人所长,以收其功。 |
| 望帝啼鹃 |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
| 情同骨肉 |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
| 诡谲无行 | 诡谲:欺诈;无行:缺德。指欺诈成性,品行不端。 |
| 功标青史 |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
| 帷灯匣剑 | 以帷罩灯,以匣藏剑。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 |
| 汲汲忙忙 | 行动急迫或事情繁忙。 |
| 箪食豆羹 | 箪: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指少量饮食。比喻小利。 |
| 丈人行 | 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行辈。指长辈。 |
| 信口开喝 | 见“信口开合”。 |
| 同盘而食 |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