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智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三智五猜 | 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
2、袭人故智 | 袭:因袭,套用。智:指计算。套用别人使用过的计策。 | |
3、至智弃智 | 智慧达到极点,就可舍弃智慧不用。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 |
4、饰智矜愚 | 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 | 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
5、智尽能索 | 索:竭尽。智能和能力都已用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
6、智穷才尽 | 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 |
7、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 《旧唐书 宇文融传》:“臣闻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夫千计,亦有一得。” |
8、智藏瘝在 | 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 《书 召诰》:“厥终智藏瘝在。”周秉钧易解:“纣政不善,贤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
9、做张做智 | 张:模样;智:灵智。装模作样,故意做出一种姿态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回头一看,见丈夫手忙脚乱,做张做智,老大疑惑。” |
10、计穷智短 | 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 元 无名氏《百花亭》:“我为那贺家姐姐,烦恼的小生计穷智短了。” |
11、舞文饰智 | 谓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 | 《新唐书·魏元忠传》:“贞观中,万年尉司马景舞文饰智,以邀干没,太宗弃之都市。” |
12、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 明·归有光《乞休申文》:“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
13、运智铺谋 | 运用计谋。 | 明·无名氏《临潼斗宝》头折:“未知那小将军,怎生排兵布阵,运智铺谋,有何计策,保某赴会去也。” |
14、智尽力穷 | 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回:“世充只有一城,智尽力穷,旦暮可克。” |
15、聪明智能 |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能,熟于经史。 |
16、上智下愚 | 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 《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17、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 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 | 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
18、矜己任智 | 矜:夸耀;智:聪明。夸耀自己,显示才智。 | 晋·陆机《丞相箴》:“矜己任智,是蔽是欺。” |
19、竭智尽力 | 用尽智慧和力量。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复见于王矣。” |
20、殚智竭力 | 殚:竭尽。用尽智能和力量。 | 《吕氏春秋 本味》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 |
21、挈瓶小智 | 挈瓶:汲水用的瓶;智:智慧。比喻肤浅微薄的见识。 | 《南齐书·刘善明传》:“徒以挈瓶小智,名参佐命,常恐朝露一下,深思不酬。” |
22、灰身泯智 | 见“灰身灭智”。 | 明·智旭《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盘。” |
2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24、智均力敌 | 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
25、大智若愚 |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26、识明智审 |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 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 |
27、用智铺谋 | 运用智力,设谋略。亦作“用计铺谋”。 | 明·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韩元帅率领军卒,驱将校用智铺谋。” |
28、流言止于智者 | 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 《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
29、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30、夸能斗智 | 夸:夸耀。以聪明才智炫耀争胜。 | 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看你峨冠委佩,羞人沐猴,任你夸能斗智,驱人火牛。” |
31、智勇双全 | 智:智谋。智谋和勇敢两方面都齐备。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 | 元 关汉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寸铁在手,万夫不当之勇。” |
32、灰身灭智 | 佛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 隋·智顗《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
33、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 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 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
34、才薄智浅 |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
35、全智全能 | 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 毛泽东《党内团结的辨证方法》:“我看要是自称全智全能,像上帝一样,那种思想是不妥当的。” |
36、百龙之智 | 龙: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孙龙子》;智:智慧,聪明。100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 | 《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 |
37、全能全智 | 见“全智全能”。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节:“它是‘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的全能全智。” |
38、孙庞斗智 | 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
39、才竭智疲 | 竭:尽;疲:疲倦。才能用尽,智力衰退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振于学问不能复进,请一休焉。” |
40、尽智竭力 | 智:智慧,聪明;竭:完。比喻用尽心思和力量。 | 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群臣尽智竭力以没其上。” |
41、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
42、挈瓶之智 | 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亦作“智类挈瓶”、“挈瓶之知”。 | |
43、研精毕智 | 犹研精竭虑。 | 明·唐顺之《〈右编〉序》:“经国之士,研精毕智,所以因势而曲为之虑者,虽不可为典要,而亦未尝无典要也。” |
44、大智如愚 |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45、囊底智 | 囊:口袋。口袋底的智慧。指十分有智有谋。 | 《晋书·慕容垂载记》:“及闻慕容德之策,笑曰:‘吾计决矣。且吾投老,扣囊底智,足以克之。’” |
46、人急智生 |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
47、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 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 |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48、吃一堑,长一智 | 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
49、情急智生 | 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汤升情急智生,忽然想出一条注意。” |
50、神智不清 | 神智:意识。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他遍体鳞伤,呼吸微弱,神智不清,不吃不喝,只等着死了!” |
51、予智予雄 | 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 |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是一个极骄贪的人,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为。” |
52、大智大勇 |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 陈立德《前驱》:“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
53、使智使勇 | 使:用。用人所长,以收其功。 | 《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
54、聪明睿智 | 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睿智:智能,英明而有远见。天资高,有智能,有远见。亦作“聪明睿哲”、“聪明睿达”。 | 《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
55、利令智惛 |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形容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 | 《晋书·王沉传》:“心以利倾,智以势惛。” |
5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
57、绝圣弃智 | 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 先秦 孔子《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58、豪取智笼 | 犹言巧取豪夺。 | 宋·陈亮《金元卿墓志铭》:“及其为家也,以俭勤自将,铢积寸累,迄用有成,而豪取智笼之术一切置不用,故无怨恶于人。” |
59、见智见仁 |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
60、没魂少智 | 智:智慧。形容失魂落魄的样子。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晃大舍因一连做了两个梦,又兼病了两场,也就没魂少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