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智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智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经一事,长一智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新编五代史平话 汉史》:“人有常言:‘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
2、经一失,长一智经:经历;智:智慧,聪明。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吾辈切记,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耳。”
3、智尽力穷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回:“世充只有一城,智尽力穷,旦暮可克。”
4、袭人故智袭:因袭,套用。智:指计算。套用别人使用过的计策。
5、竭智尽力用尽智慧和力量。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复见于王矣。”
6、计穷智短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元 无名氏《百花亭》:“我为那贺家姐姐,烦恼的小生计穷智短了。”
7、运智铺谋运用计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头折:“未知那小将军,怎生排兵布阵,运智铺谋,有何计策,保某赴会去也。”
8、急中生智智:智谋;对策。在紧急中猛然想出了应付的好办法。唐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君,然敌则气生,急则智生。”
9、识明智审识见明敏,智虑周详。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
10、尽智竭力智:智慧,聪明;竭:完。比喻用尽心思和力量。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群臣尽智竭力以没其上。”
11、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智:智谋,指巧诈,诡辩;谏:规劝。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3、大智大勇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陈立德《前驱》:“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14、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智:智谋,指巧诈,诡辩。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15、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16、见智见仁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17、私智小慧私:个人的;慧:智慧。个人的智慧和小聪明。指带有片面性而又自以为是的聪明。春秋·齐·管仲《管子·禁藏》:“故国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其法乱。”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好行小慧,难矣哉!”
18、才薄智浅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19、孙庞斗智孙:孙膑;庞:庞涓。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20、竭忠尽智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屈原列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1、人急智生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22、外愚内智智:聪慧。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
23、智小言大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
24、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25、没魂少智智:智慧。形容失魂落魄的样子。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晃大舍因一连做了两个梦,又兼病了两场,也就没魂少智的。”
2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27、挈瓶之智挈瓶:汲水用的容量小的瓶子。比喻浅薄的知识或智谋。亦作“智类挈瓶”、“挈瓶之知”。
28、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29、智周万物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周易 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30、智者所见略同智者:聪明有智慧的人;略:大致。指有见识者所持见解大致相同。晋·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31、聪明睿智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睿智:智能,英明而有远见。天资高,有智能,有远见。亦作“聪明睿哲”、“聪明睿达”。《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32、计穷智极见“计穷虑极”。明·李东阳《冰玉斋记》:“及其计穷智极,几微仓卒之际,盖有赪面泚颡,而不能自己者。”
33、智穷才尽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34、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35、矜愚饰智装作有智慧,在愚人面前夸耀自己。庄周《庄子 山木》:“ 饰知(智)以惊愚。”
36、饰智矜愚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
37、人贫智短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穷智短”。《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道‘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38、聪明才智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39、极智穷思竭尽才智和思虑。清·侯方域《豫省试策四》:“圣人所极智穷思而以为无奇者,乃就十数肉食之人而询焉,采焉……则亦徒见其劳民伤财而已矣。”
40、斗智斗力斗;争斗;智:智慧,聪明;力:气力。用智谋来争胜负,凭力气分胜负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41、灰身泯智见“灰身灭智”。明·智旭《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盘。”
42、三智五猜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43、聪明智慧智力过人,心思敏锐。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44、施谋用智施:施行;智:智慧,计谋。运用策略计谋。明·无名氏《破天阵》第四折:“两阵之间,怎生施谋用智,你说一遍,老夫试听者。”
45、智名勇功智:智谋,谋略;勇:勇力。形容人文武全才。西汉·司马迁《史记·自序》:“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
46、矜智负能矜:夸耀。夸耀智能和才能。宋 陆九渊《与包显道书》:“此理苟明,则矜智负能之人,皆将失其窟宅。”
47、弃智遗身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48、神智不清神智:意识。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他遍体鳞伤,呼吸微弱,神智不清,不吃不喝,只等着死了!”
49、豪取智笼犹言巧取豪夺。宋·陈亮《金元卿墓志铭》:“及其为家也,以俭勤自将,铢积寸累,迄用有成,而豪取智笼之术一切置不用,故无怨恶于人。”
50、百龙之智龙: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孙龙子》;智:智慧,聪明。100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
51、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52、智藏瘝在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书 召诰》:“厥终智藏瘝在。”周秉钧易解:“纣政不善,贤者藏匿,病民者在位。”
53、秦智虞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无所作为,虞亡后入秦,辅佐穆公建立霸业。指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清·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楚材晋用,国土所以长嗟;秦智虞愚,贤哲为之永叹。”
54、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敌:抵挡,抵抗。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以实力相拼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1卷:“钱镠与二钟商议道:‘我兵少,贼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宜出奇兵应之。’”
55、智均力敌谓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56、足智多谋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57、智过万人智:才智。形容才智极高。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为之豪,十人者谓之杰。”
58、情急智生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汤升情急智生,忽然想出一条注意。”
59、使智使勇使:用。用人所长,以收其功。《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60、至智弃智智慧达到极点,就可舍弃智慧不用。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