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者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者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2、当局者迷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宋 辛弃疾《恋绣衾 无题》:“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4、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5、善游者溺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6、耕者让畔,讼者让田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有纠纷的给对方让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古者政化之成也,则公卿让于朝,士庶人让于都,于鄙,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7、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8、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史记 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9、来者居上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10、忘战者危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三国 魏 桓范《兵要》:“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11、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能者多劳能干的人多干事;多受劳累。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3、应者云集应:应和。响应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形容响应的人多。鲁迅《“呐喊”自序》:“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14、跨者不行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5、痒磨树者因为痒而在树上磨蹭的。
16、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17、荦荦大者荦荦:明显。明显的重大的方面。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18、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好:喜爱;溺:淹没。喜欢乘船的人往往会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摔伤。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遭到意外的失败。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19、弋者何篡弋者: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比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20、强者反己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雪涛谐史》:“乡绅此语,足令强者反己,殊为可传。”
21、之乎者也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22、自胜者强自胜:战胜自己;强:刚,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春秋·楚·李耳《老子·道德经》第33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晋 傅玄《傅鹑觚集 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24、来者勿拒见“来者不拒”。《公羊传·隐公二年》:“公令戎于潜。”汉·何休注:“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25、爱者如宝将喜爱的东西视同珍宝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6卷:“张公自道着手了,便道:‘本不当计较,只是爱者如宝,添些便罢。’”
26、骑者善坠常骑马的人总难免掉下马背。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由于疏忽大意而失败。
27、聋者之歌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28、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唐 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29、忠厚长者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当时的‘舆论’都称赞黎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
30、绿衣使者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鹦鹉告事》:“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惟有鹦鹉一只在堂前架上。……封鹦鹉为‘绿衣使者’。”
31、来者不拒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32、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33、会者不忙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34、旁观者清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35、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会来,须提高警惕。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36、肉食者鄙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为有权位的人;鄙:鄙陋。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7、顺德者吉,逆天者凶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不幸。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38、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山猫;雄:强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39、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4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诗经 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41、者也之乎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42、傍观者清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亦作“旁观者清”。《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
43、黄衣使者指出使宫市的太监。唐·白居易《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44、后来者居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45、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46、言者不知谓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47、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违背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独裁统治。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48、如饮水者,冷热自知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49、勇者不惧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论语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0、蚩蚩者民蚩蚩:无知的样子。无知识的就是老百姓。《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5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山无名,事故不成’。”
5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53、责备贤者
54、观者如织织:编织的衣物。观众像编织起来的衣物一样密。形容观看的人非常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礼预教车象》:“御街游人嬉集,观者如织。”
55、适者生存适:符合,适应。适应环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欧阳山《苦斗》:“我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56、仁者能仁旧谓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57、善骑者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淮南子 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58、来者不善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59、佼佼者美好、突出的人物。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
60、顺人者昌,逆人者亡顺:依顺;昌:昌盛;逆:违背。顺应民众的就能兴旺,违逆民众的定要毁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