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养精畜锐 | 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锐气。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养精畜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
2、养家活口 | 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 |
3、息军养士 | 息:休息,修整。修整军队,积蓄力量,准备再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 |
4、养子防老,积谷防饥 |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 元·无名氏《认金梳》:“儿也,可不道养子防老,积谷防饥,抬举的你成人长大,划的说这等言语那!” |
5、怡神养寿 | 怡:使愉悦。让自己精神愉悦以保养本性。 | 《纪闻·牛应贞》:“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固可蠲忧释疾,怡神养寿。” |
6、养生丧死 | 同“养生送死”。丧,治丧。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养生丧死无撼,王道之始也。” |
7、畜妻养子 | 畜:养育。旧指维持妻子和儿女的生活。 | 《孟子 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
8、养痈自患 |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5回:“不意姜尚作难肆横,竟克朕之四关也。今不早治,是养痈自患也。” |
9、韬光养晦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
10、蒙以养正 |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 《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
11、养虎为患 | 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 |
12、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养兵:指供养训练士兵;千日:指长时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
13、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师》:“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
14、治气养生 | 治气:修养气度。指修养精神,保养身体。 | 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
15、蓄锐养威 | 蓄:积聚。积蓄锐气,蓄养威力。 | 《周书·韦孝宽传》:“今若更存遵养,且复相时,臣谓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安人和众,通商惠工,蓄锐养威,观衅而动。” |
16、怡神养性 | 怡:使愉悦。让自己精神愉悦以保养本性。 | 明·归有光《上王中丞书》:“所以终日闭门,怡神养性。” |
17、蓄精养锐 | 犹养精蓄锐。 | 清昭槤《啸亭杂录 缅甸归诚本末》:“正值烟瘴炽发,钦奉谕旨,轸念士卒,仡令停兵,蓄精养锐。” |
18、养虎自遗患 |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
19、养虎伤身 | 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 明·沈采《千金记·入关》:“大王,你只宜乘早击之,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 |
20、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
21、姑息养奸 | 无原则地一味宽容;就会助长坏人坏事。姑息: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22、居移气,养移体 |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
23、养虎贻患 | 同“养虎自遗患”。 | 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计处黄把二虏》:“此所谓引贼入家,养虎贻患,是何等计策乎?” |
24、移气养体 |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
25、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 宋·左圭《百川学海》:“临刑无惧色,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
26、养痈贻患 |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姑息坏人坏事,结果自己遭殃。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
27、养生送终 | 同“养生送死”。 | 东汉·班固《汉书·货殖传序》:“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雚蒲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 |
28、烟云供养 | 指山水怡悦性情。 | 明·陈继儒《妮古录》第三卷:“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也。” |
29、监门之养 | 监门:守护里门的人;养:衣食用度。守护里门人的微薄生活费用。比喻艰苦节俭的生活。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
30、养虎自齧 |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 |
31、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贲启奏曰:‘告陛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 |
32、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 元·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爹爹,正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
33、变醨养瘠 | 使薄酒变醇,瘠土变得肥沃。比喻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一:“公所到处,便能变醨养瘠,元气昭回:古今人若合一辙。” |
34、犬马之养 | 供养父母的谦辞。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35、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会怀感恩。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
36、存心养性 |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 《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
37、生聚教养 |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 续范亭《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朱总司令亲临训话……》诗:“万众欢呼精神旺,老帅从容入将台。生聚教养七年苦,战士概属党培栽。” |
38、养精蓄锐 |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
39、遵养待时 | 同“遵养时晦”。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害卿兄弟,独夫介立,遵养待时,臣节讵久。”范祥雍校注:“此言尔朱荣待有时机,即欲篡夺。” |
40、修身养性 |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陶冶心性。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 |
41、养音九皋 |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 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
42、养痈畜疽 | 痈、疽:毒疮。养畜毒疮不医治。比喻庇护宽容坏人坏事。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若彼小人,便始而互相依托,后则互相忌嫉;始而养痈畜疽,后则纵虎放鹰。” |
43、养生送死 |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 |
44、颐养天年 | 谓保养年寿。 | 京剧《杨门女将》:“老太君年过百年,就该颐养天年,何必身履险地?” |
45、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
46、骄生惯养 | 骄:通“娇”。指娇生惯养。 |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富贵家之小孩,骄生惯养,大半身体柔弱,时膺疾病。” |
47、休养生息 |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生息:人口繁殖。 | 唐 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 |
48、颐神养寿 | 见“颐性养寿”。 | 《晋书·嵇康传》:“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
49、斗鸡养狗 | 同“斗鸡走狗”。 | 《金瓶梅词话》第九八回:“他兄弟在家开赌场,斗鸡养狗,人不敢惹他。” |
50、养威蓄锐 | 培植威力,积蓄锐气。 | 唐·于公异《李晟收复西京露布》:“养威蓄锐,真殄元凶。” |
51、养鹰飏去 | 比喻怀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当其得意之时就不再为主人所用。语本《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
52、持禄养交 | 持禄:保持禄位;养交:交结权贵。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 | 管仲《管子 明法》:“大臣务相贵而不任国,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 |
53、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 积:聚,储蓄。生养儿子是为了方便老年生活,储存谷物是为了防备荒年挨饿。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
54、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
55、修鳞养爪 | 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 邹鲁《浙江光复》:“处州党员极多,因该处崇山峻岭,可为修鳞养爪之用。” |
56、颐养精神 | 保养精神元气。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
57、修真养性 | 学道修行,涵养性情。 | 元·贾仲名《升仙梦》第四折:“自古,道德非俗,修真养性,烧丹炼药工夫。” |
58、怡志养神 | 怡养神志,使之安适愉快。 | 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八:“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
59、养痈成患 | 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真是养痈成患,将来他的羽翼越多,越难动手哩。” |
60、饰非养过 | 见“饰非遂过”。 | 宋·叶适《法度总论》:“及其崛然自见者,犹皆自有为国之意,便其下无饰非养过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