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舞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舞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足蹈手舞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2、前歌后舞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尚书大传》第三卷:“师乃慆,前歌后舞。”
3、鼓舞人心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汉·扬雄《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从者,号令乎?”
4、舞文巧法玩弄文辞,巧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汉·王充《论衡·程材》:“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
5、燕舞莺啼燕子在飞舞,黄莺在鸣叫。形容春光明媚。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此时正值暮春天气,只见一路上有的是红桃绿柳,燕舞莺啼。”
6、舞词弄札犹言舞文弄墨。唐·刘知畿《史通·曲笔》:“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过,若王隐,虞预毁辱相凌,子野、休文释纷相谢。”
7、莺吟燕舞见“莺歌燕舞”。宋·卢炳《满江红·贺赵县丞》:“日丽风和熏协气,莺吟燕舞皆欢意。”
8、舞文弄法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
9、舞文枉法玩弄文辞,巧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6回:“稽查书办,没有一个不舞文枉法。”
10、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11、商羊鼓舞商羊:传说鸟名。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孔子家语·辨政》:“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12、眉飞目舞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许地山《黄昏后》:“这老人家在灯光之下说得眉飞目舞。”
13、不舞之鹤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14、支手舞脚犹言指手画脚。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财主的样式,支手舞脚的发挥。”
15、歌舞升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元 陆文圭《<词源>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16、舞爪张牙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元·李文蔚《张子房祀桥进履》第一折:“那虎他舞爪张牙,将你来拦定。”
17、舞文饰智谓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伪。《新唐书·魏元忠传》:“贞观中,万年尉司马景舞文饰智,以邀干没,太宗弃之都市。”
18、载歌载舞载:又、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19、歌莺舞燕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20、扎手舞脚动手动脚,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1回:“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
21、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善:擅长;贾:做买卖。比喻凭借优越条件,事情容易成功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22、舞弊营私舞:玩弄;弊:指坏事;营:谋求。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汉书 翟方进传》:“施奏咸与逄信邪枉贪污,营私多利。”
23、选舞征歌见“选色征歌”。清·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布衣天子哭荒陵,选舞征歌好中兴。”
24、舞弄文墨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隋书·王世充传》:“善敷奏,明习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
25、歌楼舞馆指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明·刘基《郁离子·天道》:“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
26、妙舞清歌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声。宋·秦观《一丛花》:“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27、欢呼鼓舞形容欢乐兴奋之极。宋·苏轼《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去岁扈从南郊,亲见百姓父老,瞻望圣颜,欢呼鼓舞。”
28、轻歌慢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29、涂歌巷舞同“涂歌里抃”。明·袁宗道《顾使君考绩序》:“一温然长者,兀坐而泣之,可立使民涂歌巷舞。”
30、眉飞色舞色:脸色;表情。双眉挑动;兴奋愉快的表情跃然脸上。形容非常兴奋得意的样子。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王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31、沂水舞雩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32、清歌曼舞清亮的歌声,柔美的舞蹈。瞿秋白《乱弹·代序》:“‘乾嘉以降’不久,昆曲的清歌曼舞的绮梦,给红巾长毛的‘叛贼’揭乱了。”
33、凤歌鸾舞神鸟歌舞。比喻美妙的歌舞。宋·赵善括《醉蓬莱》词:“桂子兰孙,凤歌鸾舞,介我公眉寿。”
34、鹊笑鸠舞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汉·焦延寿《易林》卷六:“鹊笑鸠舞,来遗我酒。”
35、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36、燕歌赵舞①古燕赵人善歌舞,后以“燕歌赵舞”泛指美妙的歌舞。②用以形容文辞美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37、抃风舞润抃:鼓掌;润:雨水。如燕在风中飞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后比喻意气相合。《宋书·孔觊传》:“觊逊业之举,无闻于乡部;惰游之贬,有编于疲农。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舞润,凭附弥年。”
38、龙蛇飞舞见“龙蛇飞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闺臣听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举起笔来,刷、刷、刷如龙蛇飞舞一般,一连写了几句。”
39、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40、能歌善舞擅长歌舞。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41、歌楼舞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
42、鸾歌凤舞比喻美妙的歌舞。《山海经 大荒南经》:“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43、莺飞燕舞莺燕飞舞。象征春光明媚。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5章:“清明节前,汤河两岸换上了春天的盛装,正是桃红柳绿,莺飞燕舞的时光。”
44、舞文弄墨舞:弄;墨:文笔。形容玩弄文字技巧。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45、选歌试舞见“选色征歌”。宋·周密《露华·次张岫云韵》:“选歌试舞,连宵恋醉珍丛。”
46、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47、缓歌缦舞缓:柔软;缦:通“慢”。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宋·李纲《荔枝词》集句:“沉香亭北倚栏杆,缓歌缦舞凝丝竹。”
48、凤舞龙蟠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四回:“不想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个‘名花并蒂’,俨然是金厢玉琢,凤舞龙蟠!”
49、欢欣鼓舞欢欣:快乐而兴奋;鼓舞:振奋。指快乐得欢舞跳跃。形容非常高兴;非常振奋。宋 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50、鸡鸣起舞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宋·韩元吉《薄幸》词:“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51、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
52、红飞翠舞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53、凤仪兽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后用“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54、龙翔凤舞犹言龙飞凤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三卷:“山势自西北来,如龙翔凤舞,掀腾而下,至凤凰山止。”
55、轻歌曼舞轻:轻快;慢:体态柔美。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56、札手舞脚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
57、歌台舞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唐·吕令问《云中古城赋》:“歌台舞榭,月殿云堂。”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8、舞裙歌扇见“舞衫歌扇”。宋·晁补之《南歌子》词:“东园捶鼓赏新醅,唤取舞裙歌扇,探春回。”
59、清歌妙舞指清亮的歌声,美妙的舞蹈。唐 宋之问《有所思》:“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60、弄法舞文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史记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