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忘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忘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从流忘反谓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一记得了,久而久之,不论尊卑长幼,远近亲疏,一股脑子,把称谓搁起来,都叫别号,尤其怪。照这样从流忘反,流到我大清二百年后,只怕就会有‘甲斋父亲’‘乙亭儿子’的通称了。”
2、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遗形忘性见“遗形藏志”。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4、日旰忘餐形容工作勤劳,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上 尹敏》:“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5、不忘母训指不忘记母亲的教诲。
6、国耳忘家见“国而忘家”。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7、治不忘乱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8、铭记不忘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梁晓声《表弟》:“我相信,他将庆幸自己的生活里出现过那么一个女孩儿,他将对我终生铭记不忘!”
9、至仁忘仁至仁:最大的仁德。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故至德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
10、流荡忘反流荡:流浪;反:同“返”,回家。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宋·王禹偁《答张知白书》:“后人流荡忘反,盖其得也,荐宗庙,插管弦。”
11、遗物忘形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12、过目不忘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13、忘年之契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唐 颜真卿《孙逖文集序》:“十五时,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雅思遒丽,援翰立成,齐公骇之,约忘年之契。”
14、没齿不忘没齿终生。一辈子也忘不了。汉 张衡《同声歌》:“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15、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16、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17、忘形之契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旧题宋 尤袤《全唐诗话 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
18、流连忘返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1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20、得意忘形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21、忘其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一来看见大郎殷勤,道是敬他人才,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22、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23、忘象得意忘记物象,得到真谛。南朝·齐·刘邙《答竟陵王子良书》:“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
24、贵人多忘事官位高的人善于忘记。原指地位高的人对人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以嘲讽人健忘。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25、乐而忘归乐:喜悦。非常快乐,竟忘记返回。形容非常留恋。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西巡狩,乐而忘归。”
26、得意忘言(语言是表达意思的)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庄周《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7、忘年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28、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29、忘恩失义犹忘恩负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慢慢地报答你两个。’”
30、乐道忘饥谓醉心于圣道。《晋书·乐志》:“与君周旋,乐道忘饥。我心虚静,我志沾濡。”
31、得鱼忘筌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庄周《庄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32、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3、贫贱之交不可忘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唐·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夫贫贱之交不可忘,珠玉满堂而不足贵,薛大夫其人也。”
34、丢三忘四见“丢三落四”。《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35、贵人多忘讥诮显贵者不念旧交。亦嘲人健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
36、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7、日昃忘食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晋书·张轨传》:“未能雪天人之大耻,解众庶之倒悬,日昃忘食,枕戈待旦。”
38、得鱼忘荃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39、相忘江湖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记,各不关心。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0、记功忘失谓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夫立政之要,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宣帝征张敞于亡命。”一本作“记功忘过”。
41、忘年之好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南朝 宋 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
42、殉义忘身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43、负恩忘义见“负恩背义”。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44、盛不忘衰盛:兴隆,盛大。兴盛时不忘记衰败时。形容安不忘危,能深谋远虑。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及孝元时,仪罢守塞之备,侯应以为不可,可谓盛不忘衰,安必思危,远见识微之明矣。”
45、鸥鸟忘机机:机心。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唐 陆龟蒙《酬袭美夏首病愈见招》诗:“除却伴淡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
46、公耳忘私,国耳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47、忘年交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南史 何逊传》:“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48、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49、国尔忘家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50、相忘形骸谓彼此不拘形迹,无所顾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答云:‘小梅事我年余,相忘形骸,我已婉求之矣。’”
51、忘恩背义犹忘恩负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
52、指敌忘身指敌: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要舍生忘死,勇于牺牲。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53、破死忘生不顾性命危险;不顾一切。《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张太太]今日在舅太太屋里听得姑爷果然中了,便如飞的从西过道儿里直奔到这里来,破死忘生的大着胆子上去,要当面叩谢魁星的保佑。”
54、理不忘乱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55、徇公忘己徇:献出生命。为国家公众献身,弃私利于不顾。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夺范纯仁谥忠宣议》:“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
56、忧国忘身忧:忧虑。一心忧虑国事,忘了自身安危。《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57、梦寐不忘梦寐:在睡梦中。在梦中也念念不忘。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17节:“吾知我必有复与诸君握手戮力以成就我辈所梦寐不忘,一日大事之日,吾以是自信,吾以是自慰。”
58、每饭不忘指时刻不忘。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59、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60、恋新忘旧恋慕新的,忘却旧的;对爱情不专一。《群音类选·八声甘州·闺情》:“从他别后,杳无半纸音书,多应他恋新往旧,撇得我一日三餐如醉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