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推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推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有形可检,有数可推推:推求。有形迹可检验,有数据可推求南朝·宋·祖冲之《辨戴法兴难新历》:“迟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2、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岁月匆匆。
3、你推我让指双方互相谦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他三个兀自你推我让。”
4、推诚相见指以真心对待人。推:展示;诚:诚实的心意。《北齐书 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5、推群独步推群:超出一般人。杰出超群,独一无二。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那诸葛公弹琴退敌,谢太傅围棋赌墅,名士大半专会摹调,只如今就算得江左夷吾,让他推群独步了。”
6、推干就湿同“推燥居湿”。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7、展转推托展转:同“辗转”,循环反复;推托:借故推延。指一再拖延推辞。明·瞿佑《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展转推托,遂及半年。”
8、推诚布信诚:真心,诚意;信:诚实,信义。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9、推诚相信诚:真心。以诚心相待,互相信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5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10、顺水推船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船。”
11、与时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唐 李白《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
12、推东主西犹言推三阻四。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你休推东主西,可甚么‘三从四德’,那些个‘家有贤妻’。”
13、推崇备至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清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所谈西国政治、艺术,石破天惊,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14、推宗明本推:推求;明:阐明。指推求阐明宗旨。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其道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摄万条于一要。”
15、推涛作浪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
16、旁推侧引从侧面启发引导。梁斌《红旗谱》:“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17、解骖推食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宋·苏轼《洗玉池铭》:“维伯时父,吊古啜泣,道缝玉人,解骖推食。”
18、推燥居湿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
19、前挽后推形容前后都有人帮助。《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
20、虚推古人虚:凭空。凭空推崇古人。南朝·齐·祖冲之《辩戴法兴难新历》:“此臣以俯信偏识,不虚推古人者也。”
21、推聋作哑见“推聋妆哑”。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二折:“他说着英雄话,你怎的乔禁架,使不得推聋作哑。”
22、明推暗就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清 李渔《慎鸾交 债饵》:“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难,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少不得我前脚走到,他后脚自会赶来。”
23、校短推长见“校短量长”。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楼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校短推长。”
24、推贤让能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25、千推万阻推:推拖。阻:阻拦。多次推拖阻拦。形容百般推辞、拒绝。明·朱权《荆钗记》第四十六出:“邓尚书说亲,直恁千推万阻;见王太守乐意,却不顾五典三纲。”
26、推诚接物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晋书·刘元海载记》:“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
27、捧毂推轮扶着车毂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七国春秋平话》卷上:“燕王并大臣捧毂推轮,邀乐毅上黄金台,受天子百官之礼,与乐毅挂印为帅。”
28、推而广之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29、推陈出新推出粮仓里的旧粮;更换新粮。引申为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陈:仓储存的旧粮。《明史 范济传》:“严伪造之条,开倒换之法,推陈出新,无耗无阻。”
30、推天抢地形容乱推乱搡。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31、推己及物同“推己及人”。宋·程颢《二程遗书》第11卷:“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32、引短推长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
33、推诚置腹同“推心置腹”。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吾推诚置腹,何愁彼不宾服?”
34、推枯折腐犹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极易打垮。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今我至京师,陈上谷、渔阳兵马之众,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奔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
35、东推西阻推:推诿;阻:阻挠。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都氏只是拣精剔肥,东推西阻,媒婆说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36、推三宕四推:推诿;宕:拖延。形容一再推诿拖延。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原来仓樵欠了米店两个月的米账,没钱还他,那店伙天天来讨,总是推三宕四,那讨账人发了急,所以就吵了起来。”
37、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诚待人。推:拿出;置:安放。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38、依此类推按此标准向同类推理。宋·周煇《清波杂志》第六卷:“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39、三推六问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40、后浪推前浪后面的波浪推动前面的波浪不断前进。多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永不停息向前发展。宋 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
41、推诚相待诚:诚实的心意。指以真心对待人。《北齐书·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42、有钱使得鬼推磨推磨:指辛苦劳累的工作。形容金钱万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常言道:‘有钱使得鬼推磨。’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
43、指李推张谓相互推委,逃避责任。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44、送抱推襟真诚相待的意思。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第16卷:“康祺独怪容甫爱少宰旷代之知,复得仪征相国、镇洋制府送抱推襟,殷殷以国土相期待。”
45、推贤进善推荐贤士,引进好人。唐·苏鹗《杜阳杂编》上卷:“上亲自考试,用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46、穷源推本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明珠悬项,穷源推本应根究。”
47、推诚待物诚:真心;物:他人。以诚心对人。《明史·邹智传》:“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由其进身之初,多出私门,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
48、推究根源推究:推求论究。推求根本,论究来源。《北史·苏绰传》:“欲使察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根源。”
49、推亡固存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尚书·汤誓》:“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50、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楚辞 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51、半推半就推:推辞;就:靠拢;接受。一面推辞;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52、推梨让枣指兄弟友爱。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
53、推贤任人推:举荐。推荐贤士,任用能人。唐·严郢《驳议吕湮》:“公践台衡,专以推贤任人为务。”
54、六问三推谓反复审讯。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三推。”
55、推波助澜,纵风止燎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扩大影响。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56、一推两搡形容一再推托。
57、推聋妆哑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58、叩源推委追究其根源。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第六卷:“徐昌毂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
59、讳败推过讳:隐瞒。隐瞒失败,推托过失。晋·习凿齿《司马景王引过》:“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表,上下离心。”
60、推门入桕桕:门上容纳榫头的槽。比喻两相凑合。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死了,两个正是推门入桕。免不得买具棺木盛殓,把去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