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勇退急流 | 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隐退,以明哲保身。 | 宋·陆游《福州请仁王坚老疏》:“勇退急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 |
2、进退应矩 |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 《宋书·乐志》:“旄旍指麾,进退应矩。” |
3、进退无途 | 同“进退无路”。 | 《魏书·郦范传》:“腹背受敌,进退无途,虽有韩白,恐无全理。” |
4、脱袍退位 | 喻去职。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拥护张主任,请郭主任脱袍退位。” |
5、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
6、退让贤路 | 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
7、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 《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8、节节败退 |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长江要塞节节失守。” |
9、退如山移 | 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 《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
10、进退触籓 |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 | |
11、退思补过 | 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
12、以退为进 |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用退让作为手段求得前进。 | 汉 扬雄《法言 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
13、功成身退 | 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 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14、进善退恶 | 进用贤善,黜退奸恶。 | 《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进善退恶。” |
15、难进易退 | 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
16、进退出处 |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
17、颐指进退 | 颐指:以下巴动向示意。形容指挥人时的傲慢神态 | 《旧唐书·郭子仪传》:“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
18、急流勇退 | 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 | 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
19、进退狐疑 |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 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
20、进道若退 |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
21、进退存亡 | 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 | 《周易 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
22、进退触篱 | 见“进退触籓”。 |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
23、进退跋疐 | 犹言进退两难。 |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
24、引年求退 | 引年:自陈年老。自陈年老,请求退休。 | 《金史·完颜守道传》:“今引年求退,甚得宰相体,然未得代卿者,以是难从。” |
25、进俯退俯 |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 |
26、进退两端 |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
27、进贤退奸 | 犹言进贤黜佞。 | 宋·苏辙《王安礼知扬州》:“方先帝厉精求治之秋,有大臣进贤退奸之助。” |
28、进退无据 |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 《后汉书 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
29、进退消息 | 增减;变化。 | 清·魏源《圣武记》叙:“因以溯洄于民力物力之盛衰,人材风俗进退消息之本末。” |
30、进退无路 | 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 | 《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
31、进锐退速 |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其进锐者,其退速。” |
32、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 | 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
33、出处进退 | 出仕或隐退。 |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
34、进旅退旅 |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 |
35、身退功成 | 谓功业成就,退隐家园。 | 春秋·楚·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36、进退无所 | 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 | 明·孔迩《云蕉馆纪谈》:“妇怀孕十月已足,适至万山之门首而产,时将夜半矣,进退无所,不得已就于门下,以手扳门环生一女子。” |
37、进退维谷 | 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 《诗经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
38、以进为退 | 为了退却而采取进攻。 | 《孙子·行军》:“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
39、进退为难 | 见“进退两难”。 | 《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
40、进退首鼠 |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 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又思此别相见定何时,进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实者而寓之书。” |
41、进退有节 |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 唐·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观乎作军政,临武事,进退有节,沿回趋利。” |
42、进寸退尺 |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 | 先秦 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
43、退藏于密 |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 《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44、知难而退 |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
45、挥戈退日 | 见“挥戈反日”。 | 朱德《赠友人》诗:“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
46、激流勇退 | 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以明哲保身。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五章:“田福军一回来,他就激流勇退,也许会给省委造成一种他尊重上级决定,并且已改变对田福军的看法,支持和信任他放手工作的印象。” |
47、进退狼跋 | 跋:踩,踏。比喻陷于困境,进退两难。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48、退旅进旅 | 一起进退。 | |
49、旅进旅退 |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 《国语 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
50、不知进退 |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
51、功遂身退 | 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 | 《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52、进退狼狈 |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
53、进贤退愚 | 进用贤能,黜退愚懦。 | 宋·苏轼《贺正表》:“进贤退愚,蛮夷率服。” |
54、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
55、进退两难 |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
56、乐退安贫 | 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 | 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
57、进退失据 | 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 | 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
58、趋前退后 | 趋:趋向。形容犹豫害怕欲进又退的样子。 | 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 |
59、一退六二五 |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 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
60、进退失所 | 见“进退无所”。 | 清·唐才常《辨惑》:“然则漠视君民,孤身遁世,进退失所,首鼠两旁,其与存者几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