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退避贤路贤路:贤人出任的路。指辞去职位,让贤人接替。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8章:“张怀芝皓电请各省联名电劝李‘退避贤路’。”
2、进退亡据同“进退无据”。《魏书·袁翻传》:“且三雍异所,复乖卢蔡之义;进退亡据,何用经通?”
3、进退失据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4、进退失图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魏书·傅永传》:“叔业进退失图,于是奔走。”
5、进退两难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6、进道若退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7、进退狼跋跋:踩,踏。比喻陷于困境,进退两难。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8、进退为难见“进退两难”。《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9、逶迤退食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诗经 召南 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10、进退无措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明·宋濂《元史·忠义列传二》:“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噪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黼帅将士奋击,发火翎箭射之,焚溺死者无算,余舟散走。”
11、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12、进退两端进退两难,迟疑不决。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13、进退可度见“进退有度”。《孝经·圣治》:“‘君子’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14、进退首鼠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又思此别相见定何时,进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实者而寓之书。”
15、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16、进退中度见“进退有度”。《吕氏春秋·士容》:“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
17、脱袍退位喻去职。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拥护张主任,请郭主任脱袍退位。”
18、进退惟咎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唐·道宣《统论前议优劣并赞》:“披沥丹款,未纡黄道,进退惟咎,投措靡由。”
19、进退无依谓前进、后退均无所凭依。晋·道安《平心露布文》:“师旅困穷,城池陷露,君臣失色,进退无依。”
20、难进易退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21、进退狼狈进退两难;陷于困境。《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22、出处进退出仕或隐退。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
23、退避三舍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4、进退维艰见“进退维亟”。清·江忠源《条陈军务疏》:“欲留则违其归顺之心,欲去则恐膺不测之戮,低回无计,进退维艰。”
25、以进为退为了退却而采取进攻。《孙子·行军》:“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26、进退维亟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明·何景明《中林之棘》诗:“岂不是思,进退维亟。”
27、功遂身退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28、进荣退辱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唐·刘知畿《思慎赋》:“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
29、进贤退佞犹言进贤黜佞。郑观应《论普国中只事略》:“凡不能进贤退佞,安内攘外,而徒以小康谨安常习故者,皆耻也。”
30、进退狐疑进退两难,迟疑不决。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31、进退有节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唐·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观乎作军政,临武事,进退有节,沿回趋利。”
32、进退中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战国·宋·庄周《庄子·达坐》:“车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33、车无退表兵车无后退的标志。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国语·晋语上》:“张侯御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
34、退旅进旅一起进退。
35、退思补过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36、进退荣辱谓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动其心也;而况进退荣辱之累耶?”
37、不知进退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38、进退无途同“进退无路”。《魏书·郦范传》:“腹背受敌,进退无途,虽有韩白,恐无全理。”
39、进退损益增减变动。南朝·宋·慧琳《武丘法纲法师诔》:“来不濡足,去不绝……进退损益。”
40、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41、进退唯谷见“进退维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
42、进贤退愚进用贤能,黜退愚懦。宋·苏轼《贺正表》:“进贤退愚,蛮夷率服。”
4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4、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45、趋前退后趋:趋向。形容犹豫害怕欲进又退的样子。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
46、身退功成谓功业成就,退隐家园。春秋·楚·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47、进退触籓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
48、进退失所见“进退无所”。清·唐才常《辨惑》:“然则漠视君民,孤身遁世,进退失所,首鼠两旁,其与存者几何?”
49、急流勇退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50、进退惟谷见“进退维谷”。《晋书·殷仲堪传》:“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惟谷。’”
51、知难而退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52、进退有度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西汉·戴圣《礼记·曲礼》:“进退有度,左右有局。”
53、且战且退一边作战,一边退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北军奋勇,四门杀出,我军且战且退,诱北军四散离城。”
54、进退无路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55、进退失措见“进退无措”。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诋诃,进退失措者,莫不群笑,声闻于外。”
56、进退双难见“进退两难”。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57、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非常困难。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动不能动,转不能转,成为死地。”
58、进退无门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宋·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59、进退触藩触:碰撞;藩:屏障,篱笆。前进后退都碰到障碍。形容进退两难。《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60、进退消长见“进退消息”。清·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君在乾隆末,与大学士和珅同朝,郁郁不合,故与《诗》《易》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往往发愤慷慨,流连太息,读其书可以悲其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