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私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私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营私植党结合党羽,谋取私利。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籍贯不可分,素行不可考,智愚贤否不能一律,则营私植党,沽名罔利之弊生焉。”
2、床笫之私笫:竹编的床席。床笫:床铺。指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汉 孔鲋《孔丛子 答问》:“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
3、公耳忘私,国耳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4、私仇不及公及:到。虽有私人仇恨而不伤害公家之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5、公私分明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
6、枉法徇私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闻知你公正廉能,不肯枉法徇私。”
7、营私舞弊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南洋兵船虽然不少,叵奈管带……营私舞弊,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
8、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王朔《人莫予毒》:“再说我们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道我会徇私枉法?”
9、私恩小惠私:个人的;惠:好处,实惠。私人间的小恩小惠。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饰邪》:“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10、植党自私见“植党营私”。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借多陵寡,植党自私,于是战斗以兴。”
11、徇私废公徇:曲从。曲从私情,弃置公理。宋·苏颂《论省曹寺监法令繁密》:“若官司措置失当,及徇私废公,致有赴诉,并委台察纠案。”
12、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
13、营私作弊见“营私舞弊”。清·谭嗣同《代拟上谕》:“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
14、忧国忘私忧:忧虑。忧虑国事,忘记了私事。《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15、赃私狼籍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晋书 孙盛传》:“温得盛笺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16、背公向私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宋书 百官志下》:“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17、公耳忘私见“公尔忘私”。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18、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19、无私之光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喻帝王的德泽。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20、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21、私心自用私:个人的;自用:凭主观行事。只凭自己的心意行事。清·王韬《瓮牖余谈·西历缘起说》:“乃其后诸王竟私心自用,随意加减年日之多寡。”
22、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薄疑谓赵简主曰:‘君之国中饱。’简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对曰:‘府库空虚于上,百姓贫饿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23、秉公无私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24、徇公灭私徇:献出生命。为国家公众献身,弃私利于不顾。唐·白居易《与薛苹诏》:“卿勤王之节,徇公灭私;事主之诚,移忠资孝。”
25、一念之私一个念头的差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阴曹不与人世等,一念之私不可容。急消他念,则火自息。”
26、官报私仇官:公事。借助公事以泄私愤。元 施惠《幽闺记 图形追捕》:“这狗骨头,我倒替你官报私仇!叫左右拿下去打!”
27、植党营私建立小团体;牟取私利。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一边是一味的向家庭植党营私,去作那罔人勾当。”
28、托公行私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29、微服私行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了。”
30、公私兼顾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在公私关系上,就是‘公私兼顾’,或叫‘军民兼顾’。”
31、结党营私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32、私淑弟子私:私下;淑:善。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33、因公假私借公务谋取私利。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34、废私立公去私为公。《战国策·燕策一》:“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
35、正直无私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36、窃窃私语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37、出公忘私出于公心忘掉私情。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非出公忘私、尽扫刮同异恩怨、屏置城府外,不足称朝廷委任、寄耳目之意。”
38、讬公行私犹言假公济私。
39、讬公报私借公事报私怨。
40、私情密语私:不公开;密:秘密。指秘密的情话清·李渔《凰求凤·避色》:“你这等私情密语,他耳边只愁恹弃。”
41、玩法徇私玩:忽视;徇私:曲从私情。不顾公理王法,曲从私情。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闻知你公正廉能,不肯玩法徇私……你与我把这事情用心问断。”
42、公平无私办事公平,没有私心。《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43、因公行私见“因公假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宠传》:“断狱者急于蒡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
44、私相传授私:不公开。私下传授本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8回:“他恐邻国再把音韵学去,更难出人头地,因此禁止国人,毋许私相传授。”
45、损公肥私损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在群众中,有些人损公肥私,无理取闹。”
46、公私两便对公家私人都便利。《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47、以权谋私以:凭借;权:权力;权势;谋:谋求;谋取;私:私利。凭着权利谋取私利。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48、窃窃私议窃窃:偷偷;私:私下;议:议论。背地里小声议论。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干人正在那里窃窃私议。”
49、舞弊营私舞:玩弄;弊:指坏事;营:谋求。因图谋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做犯法的事。《汉书 翟方进传》:“施奏咸与逄信邪枉贪污,营私多利。”
50、暗约私期约:约定;期:约会。暗中私自相互约定。元 无名氏《云窗梦》第三折:“则为我暗约私期,致令得离乡背井。”
51、以公灭私谓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蔡沈集传:“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情。”
52、卖公营私指出卖公众利益以谋求个人私利。《魏书 赵黑传》:“高官禄厚,足以自给,卖公营私,本非情愿。”
53、拜恩私室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北史 王晞传》:“受爵天朝,拜恩私室,自古以为干纪。”
54、私心杂念为个人利益打算的种种念头。郭小川《忆延安》:“在向阳的山坡上点起斗争火焰,扫荡着私心杂念,改造着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55、公私两济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晋书 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56、公尔忘私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明·李贽《晃错》:“[晃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
57、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58、枉法营私枉:歪曲,违反。指曲解破坏法律以谋私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
59、托公报私借公事报私怨。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60、返哺之私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申返哺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