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实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诸法实相 | 佛家语。指各种现象的真实面目。 | 《法华经·方便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
| 2、真实无妄 | 妄:荒诞、荒谬。形容真实可靠,绝不荒谬。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朱熹集句:“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
| 3、后实先声 | 声:声势。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武力打击在后。 | 明·陶宗仪《辍耕录·檄》:“一战乘胜而渡江,诸将列降而献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实先声,易如破竹,昭天顺人信之助,成我风行草偃之功。” |
| 4、羌无故实 | 指诗文不用典故或没有出处,也比喻没有根据。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中卷:“'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 5、循名课实 | 犹言循名责实。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章为本者也。” |
| 6、郑人实履 |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 |
| 7、言多失实 | 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
| 8、名存实亡 | 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 先秦 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
| 9、名实难副 |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 |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 10、名声过实 | 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豨传赞》:“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
| 11、实繁有徒 | 实:实在;繁:多;徒:徒众,群众。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郑书》有之:‘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
| 12、名贸实易 | 贸:齐等;易:变易。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 《商君书·开塞》:“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
| 13、事实胜于雄辩 |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 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
| 14、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
| 15、实不相瞒 | 瞒:欺骗。实话告诉,决不欺瞒。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小人母子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 |
| 16、老老实实 | 指为人诚实、本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 |
| 17、实与有力 | 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 |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他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 |
| 18、正名责实 | 正:端正。辨正名称以符合实际。 | 宋·岳飞《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庶得路分速归旧制,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 |
| 19、虚虚实实 | 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 |
| 20、老实巴交 |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
| 21、不合实际 | 指想法、计划等不现实。 | 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 |
| 22、文过其实 |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 《后汉书·冯衍传下》:“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
| 23、真凭实据 | 真实可靠的凭据。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0回:“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是个真凭实据。” |
| 24、予人口实 | 予:给予;口实:话柄。给人留下指责的话柄。 | |
| 25、真心实意 |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 |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 26、秋实春华 | 比喻德行和才华。 | 清 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
| 27、名副其实 |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
| 28、有声无实 | 犹言有名无实。 | 《魏书·李崇传》:“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失望也。” |
| 29、亏名损实 | 亏:损耗。名和实都受到损失。 |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至于亏名损实,为国为身,知其不可。” |
| 30、摭华损实 | 摭:摘取;华:同“花”。摘取花朵,损失果实。比喻只重表面,忘记实质。 | 唐·张说《大唐西域记序》:“名流先达,部执交弛,趋末忘本,摭华损实。” |
| 31、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
| 32、真枪实弹 | 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弹药。多比喻实战。 | 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 |
| 33、朴实无华 | 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 巴金《〈爝火集〉后记》:“他只是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地讲会见的事情。” |
| 34、务实去华 | 华:浮华。讲究实际,去掉浮华。 | 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所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
| 35、老实疙瘩 | 忠厚老实的人。 | 高玉宝《高玉宝》第五章:“也不要像你爹,一辈子是个老实疙瘩,受人欺负。” |
| 36、诚心实意 | 见“诚心诚意”。 | 姚雪垠《长夜》二一:“刘老义是一个任性的人,他诚心实意地想要你跟他过日子。” |
| 37、异名同实 | 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 《庄子·知北游》:“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
| 38、循名核实 | 犹言循名责实。 | 明·张居正《答浙江吴巡抚》:“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核实,以兴太平之治。” |
| 39、真才实学 |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实:真。 |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公文集》第23卷:“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 |
| 40、秀而不实 |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 41、按名责实 | 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 | 唐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
| 42、真真实实 | 指十分真实可靠。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弟兄三个,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 |
| 43、开花结实 | 见“开华结果”。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腹中无滓秽,但有精元气,淘汰修炼不辍,自然开花结实矣。” |
| 44、持枪实弹 | 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 邹韬奋《抗战以后·笔杆暴动》:“我们的门口……以及后门,都有好几位持枪实弹的武装同志防守着。” |
| 45、实报实销 | 支出多少报销多少。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3章:“将来花多花少,实报实销,我也不多要你一个。” |
| 46、传闻失实 | 传闻:听别人所讲。传言已经不符合真实情况。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水经注>》:“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
| 47、声闻过实 | 声闻:名誉。名声超过实际。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正所谓声闻过实,君子耻之。” |
| 48、捐华务实 | 捐:舍弃;务:勉力从事。抛弃浮华,务求朴实。 |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 |
| 49、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 50、以为口实 |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
| 51、足踏实地 | 犹言脚踏实地。 | 徐铸成《报海旧闻》五一:“所有有灵魂的人,都应足踏实地,奋发自雄。” |
| 52、言过其实 |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
| 53、再实之木根必伤 |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 |
| 54、足履实地 |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 | 《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
| 55、开华结实 | 生出花朵,结成果实。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万寿普信禅师》:“无影树栽人不见,开华结果自馨香。” |
| 56、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 57、敦本务实 | 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 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
| 58、实心眼 | 老实忠厚、不滑头的。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3回:“你才实心眼哪!这会儿大人瞅着呢吗?” |
| 59、责实循名 | 按其名而求其实。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瘅恶。” |
| 60、名不副实 |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 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