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善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善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择善而行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2、积善余庆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周易 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骁勇善战勇猛;善于战斗。骁勇:勇猛矫健;善:善长。《南齐书 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4、劝善黜恶见“劝善惩恶”。《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5、光恶不善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6、尽善尽美尽:极;善:好。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没有缺点。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7、心慈好善好:喜爱。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我是个心慈好善的人,现如今吃长斋哩!”
8、积德累善积累德行与善事。《史记 韩信卢绾列传论》:“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又《刘敬叔孙通列传》:“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
9、骑者善坠常骑马的人总难免掉下马背。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由于疏忽大意而失败。
10、不得善终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11、多财善贾贾:做买卖。本钱多就好做买卖。比喻具备充分的条件就容易把事情办好。韩非《韩非子 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12、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3、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左传·成公四十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14、工愁善病指很容易发愁得病。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君工愁善病,顾健饮啖。”
15、好善乐施好:喜欢;善:亲善;乐:乐意;施:施舍;把财产给别人。指喜欢作善事;乐意施舍。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二》:“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16、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17、心地善良有道德、德行好,慈善。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18、忠告善道道:通“导”。衷心的告诫,善意的劝导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9、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
20、武不善作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21、独善其身善:弄好。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2、贵人善忘用来嘲讽人善忘。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4回:“就是大帅前日,也曾推举项城,难道是贵人善忘吗?”
23、谆谆善诱耐心恳切地教诲、诱导。宋·刘挚《乞重修太学条制疏》:“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
24、徙善远罪趋向善良,远离罪恶。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25、乐善好义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26、至善至美至:最。最完善,最美好。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27、推贤乐善推:推崇;乐:爱好。推崇贤人,爱好善事。《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28、择善固执固执:坚持不懈。对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坚持执行。上官鼎《阳光三叠》第29章:“择善固执,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29、独善吾身同“独善其身”。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在这高天厚地之中发誓宣明:我只能离群索居,独善吾身!”
30、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1、推贤进善推荐贤士,引进好人。唐·苏鹗《杜阳杂编》上卷:“上亲自考试,用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32、抑恶扬善抑:遏制。压制坏人坏事,宣扬好人好事。汉·刘向《新序》:“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起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33、来者不善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34、点头称善道:说;善:好。表示赞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陈雚以下众人,都点头称善。”
35、从善如登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36、善自为谋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君子曰:‘善自为谋。’”
37、骑者善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38、改恶向善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39、乐善好施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40、进善惩奸进用善良,惩治奸恶。唐·周昙《咏史诗·虞舜》:“进善惩奸立帝功,功成揖让益温恭。”
41、守死善道用生命保护道的完善。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4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选择;从:跟从、学习。选择好的、正确的事情去遵循、学习。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43、善男信女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清 钱泳《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不拒客之礼。”
44、虚中乐善中:同“衷”,内心;虚中:虚心;善:善言善事。指虚心采纳善言,乐意做善事。清·刘开《问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
45、陈善闭邪陈:述说;善:善法美政;闭:堵塞。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孟子·离娄上》:“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46、福善祸淫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尚书 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孔传:“政善,天福之;淫过,天祸之。”
47、多情善感感情丰富,容易伤感。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48、赏善罚否见“赏善罚恶”。《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罚否,宽猛协中。”
49、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0、瘅恶彰善瘅:憎恨;彰:表扬。憎恨恶的,表扬善的。隋·薛道衡《隋唐祖颂》:“瘅恶彰善,夷凶靖难。”
51、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闯。清 曹雪芹《红楼梦》:“奶奶就是让着他,他见奶奶比他标致,又比他得人心儿,他就善罢甘休了?”
52、能说善道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黄药眠《自纪篇》:“他们都是能说善道的人。”
53、恶不去善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左丘明《左传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54、改恶为善不再作恶,重新做人。《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55、恂恂善诱恂恂:同“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汉·赵壹《报皇甫规书》:“岂悟君子,自生怠倦,失恂恂善诱之德,同亡国骄惰之志,盖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56、矜功伐善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晋书 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57、善为说辞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58、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59、英勇善战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李晓明《平原枪声》:“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60、善气迎人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