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善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善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善颂善祷关于颂扬,关于祝祷。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4、善财难舍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
5、好谋善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6、褒善贬恶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7、福善祸淫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尚书 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孔传:“政善,天福之;淫过,天祸之。”
8、多情善感感情丰富,容易伤感。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9、择善而从选择好的而遵循;依从。择:选择。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10、劝善黜恶见“劝善惩恶”。《魏书·肃宗纪》:“劝善黜恶,经国茂典。”
11、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愿意和韩劲合作,使吴迪弃恶从善。”
12、多钱善贾亦作“多财善贾”。谓钱多好作买卖。比喻具备充分条件,则事容易办成。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13、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
14、择善而行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15、知人善任了解下属;善于任用(任:任用;使用)。汉 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16、采善贬恶采:选择;贬;贬斥。采取善良的行为,贬斥恶劣的行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17、英勇善战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李晓明《平原枪声》:“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18、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19、改恶为善不再作恶,重新做人。《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20、一技之善技:技能;善:擅长。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清·朱彝尊《赠笔公钱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没焉者已。”
21、推贤进善推荐贤士,引进好人。唐·苏鹗《杜阳杂编》上卷:“上亲自考试,用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22、多财善贾贾:做买卖。本钱多就好做买卖。比喻具备充分的条件就容易把事情办好。韩非《韩非子 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3、片善小才片善:微小的优点。指小有才能的人。《陈书·陆瑜传》:“吾识览虽局,未曾以言议假人,至于片善小才,特用嗟赏。”
24、善为说辞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25、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会来,须提高警惕。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26、守死善道用生命保护道的完善。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27、从善如登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28、掩贤妒善掩:压制。压制、妒嫉贤能之士。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一卷:“勿谓卫公掩贤妒善,牛相不罹大祸,亦幸而免。”
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30、改恶行善不再做恶,转做好事。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九十一卷:“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
31、惩恶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32、植善倾恶谓培植善者,倾覆恶类。
33、点头称善道:说;善:好。表示赞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陈雚以下众人,都点头称善。”
3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善:擅长;贾:做买卖。比喻凭借优越条件,事情容易成功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35、有以善处指正确对待,妥善处理。
36、能文善武能:能够,信任。指人文武双全。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凭着我能文善武才人敌,俺父亲将我来许。”
37、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8、改过迁善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9、武不善作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40、回心向善回心:转过心意。转变念头,转归善良。宋·任伯雨《论章惇蔡卞》:“如卞在朝,人人惴恐,不敢回心向善。”
41、光恶不善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42、迁善塞违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清·谭嗣同《刘淞芙<湘报馆章程>跋》:“闻见既溥,法戒乃兴,迁善塞违,教治以懋。”
43、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论语 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44、独善其身善:弄好。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5、善善从长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46、谆谆善诱耐心恳切地教诲、诱导。宋·刘挚《乞重修太学条制疏》:“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
47、从善若流见“从善如流”。《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48、多多益善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厌其多。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49、能说善道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黄药眠《自纪篇》:“他们都是能说善道的人。”
50、改行为善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愚民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由也。’”
51、蠲敝崇善蠲:免除;敝:破旧;善:美好。指革除敝政,崇尚雅道。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且好仁恶杀,蠲敝崇善,所以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
52、善马熟人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53、彰善瘅恶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尚书 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54、与人为善与:赞成;为:做;善:好;好事。原指赞成人学好。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5、好施乐善施:给予;乐:喜欢;善:好事。喜欢做善事和施舍,指乐于行善,喜欢施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再说施家,自从施济存日,好施乐善,囊中已空虚了。”
56、改行迁善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新唐书 张巡传》:“巡下车,以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57、多谋善虑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58、见善若惊善:善良,美好;惊:震动。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
59、掩恶扬善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汉·班固《白虎通·谥》:“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掩恶扬善者也。”
60、贵人善忘用来嘲讽人善忘。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4回:“就是大帅前日,也曾推举项城,难道是贵人善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