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散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散马休牛《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2、风吹云散比喻事物的消失、完结。康濯《春种秋收》:“这事儿是风吹云散,往后谁也不许提啦!”
3、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4、自由散漫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要指出极端民主化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
5、彩云易散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唐 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6、鸟兽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报天子者。”
7、投闲置散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唐 韩愈《进学解》:“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8、雨消云散喻消失得一干二净。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9、鱼溃鸟散比喻军队溃败。《宋书 武帝纪中》:“番禺之功,浮级万数,左里之捷,鱼溃鸟散。”
10、一哄而散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11、散伤丑害形容不和谐的声音。《鬼谷子·中经》:“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12、魄散魂飘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13、冰散瓦解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14、云集雾散云聚集,雾消散。形容变化时刻都在发生汉·班固《西都赋》:“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沉浮往来,云集雾散。”
15、家散人亡同“家破人亡”。明·华阳散人《鸳鸯针》第四回:“谋为举人急些也罢,若进士就迟一科也得,何必恁急急倾一家、补一家的?萧掌科被他弄得家散人亡,我却比他还便宜两个人。”
16、盛筵易散盛:盛大;筵:酒席。再盛大的酒席容易散席。比喻良辰美事不会永久存在,总要消失。清·王嗣槐《满庭芳》词:“少年欢乐事,鸾笙凤管,曲罢宵分。怪盛筵易散,青鬓难存。”
17、瓦解星散像瓦片破裂,像星星飞散。比喻家人离散,各奔东西。亦作“瓦解星飞”。宋·司马光《义勇第五札子》:“殊不知彼皆队舞聚戏之类,若闻胡寇之来,则瓦解星散不知所之矣。”
18、散带衡门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诗经·阵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19、雨收云散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20、阴魂不散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起作用。李晓明《平原枪声》:“我一合眼就看见周大贵,大概是他阴魂不散,咱们要替他……”
21、魄散魂消同“魂飞魄散”。元·张鸣善《普天乐·赠妓》:“口儿甜,庞儿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22、一閧而散见“一哄而散”。
23、冰销叶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隋书 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24、披头散发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25、瓦解云散像瓦器破碎,云彩四散。比喻群体溃散,各奔东西。西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故其见敌则遂利,如鸟之集;其困败,则瓦解云散矣。”
26、冰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27、风行雨散同“风流云散”。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28、休牛散马见“休牛归马”。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29、云收雨散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30、人心涣散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亦作“人心涣漓”。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
31、一片散沙见“一盘散沙”。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一讲:“但是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
32、散灰扃户①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②旧时因以“散灰扃户”讥讽防闲妻妾之病态心理与可笑行为。《旧唐书·李益传》:“然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
33、坏植散群①解散朋党。②指离心离德。章炳麟《别录》第一卷:“经涉人事,忧患渐多,目之所睹,耳之所闻,坏植散群,四海皆是。”
34、冰解云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宋 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35、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36、魂消魄散魂:灵魂;魄:气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37、不欢而散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38、散发抽簪簪:绾头发的首饰。抽掉簪子,散开头发。指弃官隐居,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三国·魏·钟会《遗荣赋》:“散发抽簪,永纵一壑。”
39、魄散魂飞同“魂飞魄散”。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40、冰销雾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唐 康骈《剧谈录 郭鄩见穷鬼》:“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41、魂飞魄散魂:灵魂;魄:是指所谓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42、散闷消愁散:排遣。排遣郁闷,解除忧愁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烟花。”
43、浇淳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汉书 循吏传 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44、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命酒更酌,尽欢而散。”
45、天下无不散筵席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
46、云消雾散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47、星离云散像流星与云雨一样迅速离散。形容事物消失迅速
48、鱼惊鸟散见“鱼溃鸟散”。《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49、雨散云收①指雨后转晴。②比喻亲朋离散。③指男女欢会已毕。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50、行流散徙徙:迁徙。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51、好离好散指情人、朋友、夫妻等友善地分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嫌我们就打发了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52、兽聚鸟散比喻聚散无常。也比喻乌合之众。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
53、云飞雨散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54、五零四散形容零星涣散。郭沫若《恢复 怀亡友》诗:“你的生命不消说会长留在天地之间,但我们的革命势力呀已经是五零四散。”
55、雨散云飞比喻离散。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56、酒阑客散阑:尽;客:客人。酒席完毕,客人归去。清·张岱《祭秦一生文》:“至夜静灯残,酒阑客散,其于楹础之间,两目灿烂如岩下电者,非他人必一生也。”
57、云开雾散见“云消雾散”。宋·陶佃《王君仪》诗:“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58、云散高唐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名高唐馆,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妇恩情断绝,欢乐成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59、精神涣散精神:神志,心神;涣散:分散,散漫。形容精神分散不集中。汉·焦延寿《易林》第14卷:“精神涣散,离其躬身。”
60、阴灵不散阴灵:日的灵魂。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作用。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9回:“想是他的阴灵不散,你们到前厅烧张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