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然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黯然销魂 | 黯然:心神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肉体。心情沮丧;面色阴沉;好像失掉了灵魂;形容极度悲愁。 | 南朝 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失色将败之貌。” |
2、欣然自乐 | 欣然:喜悦的样子。高兴地自觉欢喜。 | 汉·王逸《渔父》:“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
3、混然天成 | 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肝肺间流出。” |
4、圭角岸然 | 形容风操严峻。 | |
5、废然而反 | 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亦作“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
6、靡然从风 | 同“靡然向风”。 |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
7、溘然而逝 |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徐录五》:“忽呼邻里语曰:‘同居三十余年,今长别矣,以遗蜕奉托可乎?’溘然而逝。” |
8、巍然耸立 | 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坐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
9、了然无闻 | 了然;完全。完全没有听见。 | |
10、再不其然 | 犹言再不然。 | |
11、翻然改悔 | 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 | 宋·黄榦《答梁宁翁书》:“一旦翻然改悔,而欲为善,顾亦何所不可。” |
12、嵬然不动 | 嵬然:高大的样子。形容高耸挺立,稳固而不为外力所动。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
13、褎然居首 | 褎然:出众的样子。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 清·王韬《征设香山南屏乡义学序》:“太守少尝读书于米利坚者十年,两试太学,褎然居首。” |
14、茫然自失 |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
15、超然自引 | 谓超脱世事,自动引退。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 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
16、理之当然 |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
17、想当然耳 | 耳:而已,罢了。凭主观推断,应该是这样。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18、莞然一笑 | ||
19、哑然而笑 | 哑然:笑声。发出哑然的大笑声。 |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
20、轩然霞举 | 像云霞高高飘举。形容俊美潇洒。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令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
21、斐然成章 | 非常有文采;出口便成章。斐然:有文采的样子。也用以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耀。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
22、寒灰更然 | 比喻重获生机。然,同“燃”。 | 《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谨冒死以闻。” |
23、计然之术 | 见“计然之策”。 | |
24、豁然雾解 | 豁然:形容开阔;解:消散。像雾消散一样,心中的疑团一下子消失了。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
25、翻然改悟 | 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 | 《金史·完颜匡传》:“一旦犹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隶,引咎谢过,则前日之嫌便可销释。” |
26、理所当然 |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
27、处之晏然 | 晏然:平静的样子。指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沉着镇定的样子。 | 宋·秦观《圆通禅师行状》:“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 |
28、神采焕然 | 神采:显露在外的精神。脸上神态十分有光采。 | 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五代》:“董北苑《潇湘图》,思翁旧物也,藏毕秋帆尚书家。卷长丈许,神采焕然,具有远山苍翠,江水潆洄景象。” |
2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30、焕然一新 | 焕然:形容有光彩。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
31、确然不群 | 谓坚守志操,不同流俗。 |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 |
32、处之夷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夷然:坦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 《晋书·王承传》:“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
33、超然象外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34、黯然伤神 |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 |
35、焕然冰释 | 焕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多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很快消除。 | 《清史稿·梅文鼎传》:“复取《授时历草》观之,乃焕然冰释,骀名异而实同,非徒似之而已。” |
36、自以为然 | 然:这样。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 |
37、曾不惨然 | 竟不觉得惨痛。 |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
38、阒然无声 | 形容寂寞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
39、飘然欲仙 |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 宋·邓牧《伯牙琴·续补·自陶山游云门》:“奇诡万状,使人飘然欲仙,不知在人间世。” |
40、茫然失措 | 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 《宋史·夏国传》:“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 |
41、翻然悔悟 | 悔悟:悔恨而醒悟。很快而彻底地转变。形容彻底觉悟过来;思想大转变。 | 宋 朱熹《答袁机仲书》:“若能于此翻然悔悟,先取旧图分明改正。” |
42、肃然起敬 |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
43、海内澹然 | 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正常。 |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
44、截然不同 |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
45、理所必然 |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 《弘明集 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
46、昂然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
47、功到自然成 |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
48、豁然确斯 | 明白透彻。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
49、翻然悔过 | 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悔:悔恨。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 | 唐·陆贽《贞元改元在赦制》:“李怀光若能翻然悔过,束身赴朝,念其尝有大勋,必当终始全护。” |
50、黯然无光 | 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昏暗不明亮。 | 秦牧《哲人 小孩》:“因为思想水平低下,作品也就难免黯然无光。” |
51、学然后知不足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52、道貌俨然 | 见“道貌岸然”。 | 巴金《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
53、豁然贯通 |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 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
54、斠然一概 | 持平一致。 | |
55、大事已然 | 指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 |
56、侃然正色 | 刚直严肃的样子。 | |
57、油然而生 | 油然:自然地;不由地;生:发生;产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
5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59、朱墨烂然 | 朱墨:朱笔和墨笔;烂然:光明的样子。形容读书勒奋。 | 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贾田祖》:“田祖好学,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尝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烂然。” |
60、斐然可观 |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著。 | 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这方面努力的不少,成绩也斐然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