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女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
2、五男二女 | 《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谓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后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宋时常绘印五男二女图于纸笺或礼品上以示祝福。 | 《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 |
3、拖男带女 | 带领着男儿女儿。多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难。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就是我这师傅,不辞年高路远,拖男带女而来,他也是为好。” |
4、携儿带女 | 携:牵引。指不分老幼全部出动。形容人群聚集。 | 巴金《谈<家>》:“有时候一天中间谣言四起,居民携儿带女搬进租界。” |
5、女长当嫁 | 犹女大当嫁。 | 元·高明《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告丞相:男大当婚,女长当嫁。” |
6、痴儿呆女 | 指天真无知的少男少女。 | 宋·秦观《贺新郎》词:“巧拙岂关今夕事?奈痴儿呆女流传谬。” |
7、男耕女织 | 男的耕种;女的纺织。形容辛勤从事生产劳动;也形容合家劳动;怡然自乐。 | 宋 罗泌《路史 后纪十二 夏后氏》:“男耕女织,不夺其时。” |
8、男唱女随 | 指女方必须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 《孔丛子 嘉言》:“十五许嫁而后从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之义也。” |
9、倩女离魂 | 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 唐·陈玄祐《离魂记》 |
10、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胸怀大局的气概少。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社会斗争题材少。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晋司空张华》:“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
11、玉女金童 | 道教语,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活泼的男女儿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 |
12、男扮女装 | 男人打扮成女人。 |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9回:“自此薛敖曹与二张,在宫则男扮女装,出外又横行无忌,强占民妻,欺奸幼女,无所不为。” |
13、二八女郎 | 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美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 |
14、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 婚:指男子娶妻。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古语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须嫁……只因他屡屡来求,难于拒绝,故我劝侄女嫁他。” |
15、男不与女斗 | 男的不与女的争斗。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男不与女斗。’我这般一个汉子,打杀这几个丫头,着实不济。” |
16、儿女之情 |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亦作“儿女私情”。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 |
17、邻女窥墙 | 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后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 先秦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
18、女娲补天 |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19、小脚女人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
20、窈窕淑女 | 窈窕:美好的样子。形容美好的姿态。淑:品德美好。指美好善良而文雅的女子。 | 《诗经 周南 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21、饮食男女 | 泛指人的本性。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
22、生男育女 | 指生育子女。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百丈惟政禅师》:“而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门风断绝。” |
23、儿女夫妻 | 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 | 元 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你儿女夫妻,做这等勾当,你告他去,我是证见。” |
24、美女破舌 | 破:毁坏。美女用美貌迷惑君主,使谏臣的话不被君主听信。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夫晋献公欲伐郭,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乃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舟之侨谏而不听,遂去。” |
25、烈女不嫁二夫 | 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便好道一马不背双鞍,双轮岂碾四辙,烈女不嫁二夫,我怎肯嫁侍于人。” |
26、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27、神女生涯 | 生涯:生活。指妓女生活。 |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王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 |
28、拖儿带女 | 拖:牵引。身边带着儿女。形容生活负担重,生活水平受到影响或行动不方便。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拖儿带女的,起五更,熬半夜,这是造的什么孽呀!” |
29、秦女楚珠 | 比喻次要的东西胜过主要的东西。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在于兹矣。” |
30、儿女英雄 |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
31、大男小女 | 长男幼女。指儿女。 | 明·无名氏《东平府》第二折:“谢天谢地好收成,大男小女笑欣欣。” |
32、儿女情多 |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丰富。 | 唐 卢照邻《五悲文 悲穷通》:“项羽帐中之饮,荆卿易水之歌,何壮夫之懦节,伊儿女之情多。” |
33、女大当嫁 | 同“女长须嫁”。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1回:“愚兄想‘男大须婚,女大当嫁’,古来大礼。” |
34、女扮男妆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8卷:“那黄善聪女扮男妆,千古奇事。” |
35、卖儿鬻女 | 鬻:卖。指穷困到极点;无法养家糊口;维持生活;被迫卖掉自己的儿女。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
36、撞钟舞女 | 撞钟:奏乐;舞女:伴以美女跳舞。形容恣意行乐的生活。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疑》:“为人主者,诚明于臣之所言,则虽毕戈驰骋,撞钟舞女,国犹且存也。” |
37、漆女忧鲁 | 鲁穆公时国事危急,漆室之女对国家深感忧虑。指不当政的人对国事担忧。 | 清·毛祥麟《墨余录·开捐例》:“行见贞下起元,物极必反,沙汰之政,当轴必已筹及,毋徒为漆女之忧鲁也。” |
38、男婚女聘 | 指儿女成家。 | 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没来由强风情,则可喜,男婚女聘。” |
39、九天仙女 | 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绝色美女。 |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你看此女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 |
40、老女归宗 | 归宗:回家探亲。出嫁的妇女由于被遗弃或其他原因返回娘家。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2回:“巫氏嚷道:‘你就办我个老女归宗。’” |
41、善男信女 | 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 | 清 钱泳《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不拒客之礼。” |
42、郎才女貌 | 郎:男子;貌:容貌。旧时形容男女青年才貌相配。 | 元 乔梦符《扬州梦》:“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余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 |
43、男盗女娼 | 盗:盗贼;娼:妓女。男的是盗贼;女的是娼妓。形容男女思想极其腐朽败坏;尽做坏事。 | 明 谢谠《四喜记 天佑阴功》:“眼前之报,男盗女娼,灭门绝户,日后之报。” |
44、儿女亲家 | 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 《花月痕》第52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
45、青女素娥 | 青女:神话中的霜雪之神;素娥:嫦娥。指美女。 | 唐·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46、男欢女爱 | 男女间亲昵欢爱。 | 晋 陆机《塘上行》:“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
47、男女别途 | 别:区分。男子与女子应有所区别。 |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 |
48、男女老少 | 泛指所有的人。 |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黄水谣》:“麦苗肥,稻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
49、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50、儿女私情 |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感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
51、黄花女儿 | 指未婚的青年女子。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况且我看这人也是个黄花女儿,岂有远路深更,和位公子同行之理?” |
52、痴男怨女 | 旧指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
53、旷夫怨女 | 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
54、儿女心肠 | 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
55、女中尧舜 | 尧舜:传说中的上古贤明君主。妇女中的贤明人物。古代多称颂执政的女王。 |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人以为女中尧舜。” |
56、子女金帛 | 子女:指年轻的男女奴婢。指人民和财物。也泛指财物、财产。 | 《宋史·岳飞传》:“金贼所爱,惟子女金帛,志已骄惰。” |
57、有女怀春 | 谓少女爱慕异性。 | 《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
58、女中丈夫 | 指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虽说你是个女中丈夫,是你去毕竟停当。只是万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 |
59、美女簪花 | 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 |
60、儿女成行 | 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