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明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下落不明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2、言甚详明论述很详尽明了。
3、察察为明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恰恰遇到了一位两江总督,最是察察为明的。”
4、柳媚花明媚:美好,可爱。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的美景。明·朱有燉《神仙会》第一折:“结此生欢娱境,倚玉偎香,柳媚花明,美景良辰,行乐意同情。”
5、明教不变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6、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或道理。公正的道理得到显扬,正义得到伸张。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郡中缙绅、耆老、邻里,公书公呈,一齐并进,公道大明。”
7、明公正道见“明公正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
8、清如水,明如镜形容为官清廉,做事公正。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在河南的时候,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不肯见老百姓受一分累,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
9、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10、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宋 苏轼《东坡续集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11、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唐 李商隐《夕阳楼》诗:“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12、彰明昭著犹彰明较著。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个名目,叫做‘卖疯’,却是背着人在外面暗做的,没有彰明昭著在自己家里做的。”
13、明推暗就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清 李渔《慎鸾交 债饵》:“那老婆子走来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难,说了几句明推暗就的话,少不得我前脚走到,他后脚自会赶来。”
14、二分明月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15、明月入怀比喻人心胸开朗。南朝 宋 鲍照《代淮南王》诗:“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16、彰明较著极其明显。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17、水底捞明月到水底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元·无名氏《塞鸿秋·先题》曲:“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撒,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18、明镜高悬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19、明光铮亮见“明光烁亮”。西虹《家》:“窗户上的大玻璃明光铮亮。”
20、风清月明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明 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21、明目张胆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晋书 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22、聪明绝世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画学·画中人》:“为人孤峭,寡言语,不轻与人交接,而聪明绝世,至于词曲及笙笛箫管之属,咸能通习。”
23、明正典刑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24、浸明浸昌浸:渐渐;明:显明;昌:兴盛,繁荣。逐渐明显至于昌盛。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25、仇人相见,分外明白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26、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27、赏罚不明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28、公私分明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
29、明公正气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30、眉目分明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容貌清楚。形容面容端正清晰。杨朔《泰山极顶》:“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
31、净几明窗净:干净;几:小桌子。形容房间干净明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净几明窗不染尘,图书镇日与相亲。”
32、蔽明塞聪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宋 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33、水明山秀见“水秀山明”。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34、明知故犯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35、明打明敲指人说话直接与做事率直。
36、去暗投明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37、暗箭明枪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群英类选 清腔类 玉交枝》:“忽心痴撞入他迷魂阵图里,暗箭明枪难躲避。”
38、无明业火指怒火。金·马钰《满庭芳·赠赵雷二先生》词:“休起无明业火,更休思,名利相干。”
39、明珠投暗见“明珠暗投”。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40、柳暗花明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1、暧昧不明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地愧悔无地!”
42、明火持杖同“明火执仗”。《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43、来历不明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宋 周密《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44、明白了当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45、主明臣直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46、霞明玉映如霞光明艳,如玉色映现。形容光彩耀人。清·王晫《今世说·文学》:“顾庵以文词翱翔诸公游士之间,每一挥毫,霞明玉映,诸翰林皆自以为不及也。”
47、验明正身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要‘验明正身’,不是冒充,他们陈家族长来不来,倒也不生关系。”
48、蔽聪塞明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49、若明若昧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同“若明若暗”。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 以畜寡人义》:“此等若明若昧之论,作记者无由知之。”
50、聪明正直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51、明查暗访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8回:“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
52、聪明睿智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睿智:智能,英明而有远见。天资高,有智能,有远见。亦作“聪明睿哲”、“聪明睿达”。《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53、明德惟馨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尚书 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54、学行修明修明:昌明。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北史·崔鉴传》:“父绰,少孤,学行修明。”
55、明眸皓齿眸:眸子;眼珠;皓:洁白。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也借指美女。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56、明月芦花明月:光明的月亮。月光中的芦花。形容虚无缥缈的境界或杳无踪迹。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随州大洪山报恩禅师》:“休论佛意祖意,谩谓言端语端。铁牛放去无踪迹,明月芦花君自看。”
57、考绩幽明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58、明鉴万里明:眼睛亮;鉴:洞察。对外面或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形容人料事准确,识见高明。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9回:“谭道台昨夜筹画,果然明鉴万里。”
59、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60、磊落光明襟怀坦白,光明正大。《明史·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传赞》:“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刚言鲠亮,有古大臣节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