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鸣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驴鸣犬吠如同驴叫狗咬一般。形容文字言语拙劣。唐 张鷟《朝野佥载》第六卷:“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狗吠,聒耳而已。”
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3、人头畜鸣鸣:叫。这是骂人的话,指虽然是人,但象畜类一样愚蠢。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记》:“(胡亥)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4、鳌鸣鳖应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5、鼎食钟鸣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 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6、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7、鸣冤叫屈指申诉冤屈。巴金《<探索集>后记》:“我写《家》,也只是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诉,替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鸣冤叫屈。”
8、蛙鸣蝉噪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明 顾大典《青衫记 裴兴私叹》:“蛙鸣蝉噪,魂绕神劳。”
9、肥遁鸣高退隐避世,自以为清高。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10、狐鸣篝中见“狐鸣鱼书”。清·邹容《革命军》第一章:“此自秦以来,所以狐鸣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诛,魏史当涂。”
11、凤鸣鹤唳形容优美的声音。
12、蛙鸣狗吠吠:狗叫。青蛙鸣,狗汪汪叫。比喻浅陋拙劣的诗词及文章。清·钮琇《觚剩·樵隐》:“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我向所厌薄者,大率皆蛙鸣狗吠耳。”
13、河清社鸣《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后以“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
14、鸣鹤之应《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
15、鸡鸣狗吠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16、潮鸣电挚极言气势大、速度快。鲁迅《集外集 斯巴达之魂》:“惟见如火如荼之敌军先锋队,挟三倍之势,潮鸣电掣以阵于斯巴达军后。”
17、鸣鼓而攻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8、百家争鸣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19、牝鸡晨鸣同“牝鸡司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20、瓦釜雷鸣高妙的乐器被废弃了;瓦盆却敲得雷一般响。坏人猖狂一时;好人却默默无闻。后比喻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釜:锅。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21、电闪雷鸣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22、驴鸣狗吠见“驴鸣犬吠”。唐·张鷟《朝野佥载》第六卷:“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
23、漏尽钟鸣见“漏尽锺鸣”。《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迫。”
24、狐鸣鱼书《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5、牝鸡牡鸣同“牝鸡司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
26、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27、长鸣都尉鸡的别名。
28、鸣于乔木《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29、鸡鸣馌耕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30、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31、钟鸣鼎重谓官高位重。明·唐顺之《章孺人传》:“徒苟且富贵,即钟鸣鼎重,亦何足道。”
32、鸣钟食鼎见“鸣钟列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33、潮鸣电掣极言气势大、速度炔。鲁迅《集外集 斯巴达之魂》:“惟见如火如荼之敌军先锋队,挟三倍之势,潮鸣电掣以阵于斯巴达军后。”
34、鹤鸣之士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周易 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35、弄口鸣舌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鸣: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南朝梁·任昉《奏弹范缜》:“弄口鸣舌,只足饰非。”
36、鼓乐齐鸣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37、井底鸣蛙犹井蛙。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
38、鸣金收军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39、鸮鸣鼠暴鸮鸟鸣叫,老鼠肆暴。比喻恶人气焰嚣张。明·夏完淳《周公论》:“鸮鸣鼠暴,竟为酷祸,所谓犹豫之失也。”
40、鸡鸣候旦见“鸡鸣戒旦”。宋·徐铉《和张先辈见寄》:“鸡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41、牝咮鸣辰同“牝鸡司晨”。《新唐书·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传赞》:“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咮鸣辰,胙移后家,可不哀哉!”
42、鸾鸣凤奏弹奏演唱的美称。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心事多违,彼此郁郁,鸾鸣凤奏,久矣不闻。”
43、得意自鸣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44、鼍鸣鳖应鼍:扬子鳄。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旧唐书·李密传》:“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鼍鸣鳖应,见机而作。”
45、不平而鸣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明·瞿佑《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
46、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4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8、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9、东鸣西应谓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蔡元培《欧美国学会丛刊发刊词》:“海通以来……自一缕一针之细故,以至政治风俗之大端,无不东鸣西应,速于邮命。”
50、鸣珂锵玉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先兆》:“寻尚主,拜驸马都尉,鸣珂锵玉,出入禁挞,良田甲第,珍宝奇玩,豪华富贵,冠于一时。”
51、鸡鸣犬吠见“鸡鸣狗吠”。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52、狐鸣狗盗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狗盗。”
53、鸣金收兵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卢先锋兵到,见孙安勇猛,卢先锋令鸣金收兵。”
54、鸣锣开道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55、钟鸣鼎列见“钟鸣鼎重”。清·曹寅《题铜官秋色图》:“都尉起家勋戚,钟鸣鼎列,极福终其身。”
56、物不平则鸣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57、雷鸣瓦釜釜:锅。锅发出雷一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声势烜赫。《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58、鸣锣喝道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落后便是那河台鸣锣喝道前呼后拥的过去。”
59、狐鸣篝火见“狐鸣鱼书”。黄葆桢《扬哲商烈士悼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
60、钟鸣漏尽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