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梦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梦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久梦初醒久:长久;初:刚;醒:醒悟。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不明事理中顿然醒悟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王氏久梦初醒之人,极口赞成。”
2、白日梦白日做梦。比喻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朱自清《论百读不厌》:“他们没有多少自由,却有做白日梦的自由。”
3、梦往神游往:归向,向往。做梦也在向往思念。夏衍《也谈戏剧语言》:“抛开自己,以这个角色自居,梦往神游,设身处地,再考其关目,试其声音,然后把最准确、最传神的台辞‘直书’下来。”
4、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宋·苏轼《杂纂》:“哑子做梦——说不得。”
5、痴儿说梦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
6、同床各梦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7、黄粱美梦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幻的梦想。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8、一梦华胥《列子·黄帝》:“扞黄帝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9、好梦难圆比喻好事难以实现。明 汤显祖《紫钗记 剑合钗圆》:“彩云轻散,好梦难圆。”
10、梦断魂劳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11、醉生梦死像在醉梦中那样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而颓废、沉沦。宋 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12、黄梁美梦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13、槐南一梦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明 王錂《春芜记》:“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
14、醉死梦生见“醉生梦死”。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陈涉、吴广起田间,农民之中今在否?一笔,全勾,醉死梦生俦!”
15、哑子寻梦见“哑子做梦”。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低着头似哑子寻梦。”
16、如痴如梦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明 李贽《焚书 答周二鲁》:“遇真正儒者,如痴如梦,翻令见疑。”
17、恍如梦境好象是在梦里一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两相惊喜,握手入帷。见儿卧床上,慨然曰:‘我去时儿才及膝,今身长如许矣!’夫妇依倚,恍如梦寐。”
18、半梦半醒谓睡眠尚未清醒。《卖命·半梦半醒》:“说来说去,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
19、魂劳梦断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不料东人妹淑兰留心于那生身上,终日魂劳梦断。”
20、睡长梦多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老舍《四世同堂》:“所长,毛遂自荐,我当大媒好了!事情是越快办越好,睡长梦多!”
21、江淹梦笔传说南朝梁江淹夜梦郭璞索还五色笔,尔后为诗遂无佳句。后因以“江淹梦笔”喻才思减退。元·白朴《恼煞人》:“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
22、梦魂颠倒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只因财利迷心,身家念重,时时防贼发火起,自然梦魂颠倒。”
23、梦熊之喜梦熊:指生男孩。祝贺生男孩之语。
24、人生如梦人生就好象一场梦。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促。亦作“人生若梦”。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5、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庄周《庄子 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26、梦想颠倒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西游补》第一回:“卷做一团,塞在猪八戒耳朵里,口里乱嚷道:‘悟能,休得梦想颠倒。’”
27、睡生梦死整天像在睡梦里一样。形容糊涂地生活。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7回:“他逐日睡生梦死,奴那里耐烦和他干这营生。”
28、哑子托梦见“哑子做梦”。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场板障。”
29、白日作梦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刘绍棠《狼烟》二十二:“金镶玉走进舱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梦,自以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万岁爷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县令。’”
30、黄粱一梦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31、白日做梦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32、丹漆随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逾立,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后以“丹漆随梦”指追随前哲。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逾立,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33、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典出《庄子 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34、至人无梦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35、如梦如醉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叶圣陶《母》:“‘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伊揩着眼泪,继续说。”
36、痴人说梦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傻子信以为真。现在比喻凭妄想说根本办不到的荒唐话。宋 无名氏《爱日斋丛钞》第三卷:“苏公肯亦效痴人说梦邪?”
37、夙夜梦寐夙夜:早晚。不论早晚或睡眠之中也不敢忘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此诚臣区区之愿,夙夜梦寐,尽心所计。”
38、邯郸梦邯郸:古赵国都城。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宋·王安石《中年》诗:“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39、梦里南柯南柯:指槐树的南枝。比喻一场美梦。元·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他实在咽不下玉液金波,谁承望月底西厢,变做了梦里南柯。”
40、熊罴入梦旧时用于祝人生子。《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41、梦撒撩丁比喻没钱应酬。同“梦撒寮丁”。《元人散曲 庆宣和》:“若是自家空藏瓶,梦撒撩丁,花姑不重女猱轻,任谁,见哽。”
42、梦寐以求寐:睡着。睡觉做梦时都在追求。形容期望或追求的迫切。《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43、梦想不到做梦也想不到。叶圣陶《义儿》:“现在母亲忽然端整了被褥一切,叫他住在校里,实在是梦想不到的。”
44、梦劳魂想劳:烦。在梦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静。明·高濂《玉簪记·依亲》:“我媳妇孤身在那方?痛杀我梦劳魂想。”
45、同床异梦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46、哑子得梦哑子:哑巴。哑子做了一个梦,心里全明白,却不能向人表达。比喻有某种感受却无法向人说出来。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
47、飞熊入梦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48、魂牵梦萦牵:牵挂;萦:萦怀。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也作“魂牵梦绕”。宋 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49、梦梦查查形容人乍醒时的恍惚、迷糊。
50、梦撒寮丁见“梦撒撩丁”。钟嗣成《全元散曲·哭皇天》:“近来论世态,世态有高低。有钱的高贵,无钱的低微。那里问风流子弟?折末颜如灌口,貌赛神仙,洞宾出世,宋玉重生,没答了镘的,梦撒寮丁。” 注释:没答:无(钱)以应酬。镘的:指钱。
51、好梦难成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宋·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52、黄粱梦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金·元好问《过邯郸四绝》:“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客,犹是黄粱梦里人。”
53、生桑之梦梦见桑树从井中长出。比喻死期将至。晋·陈寿《益都耆旧传》:“何祗梦桑生井中。赵真占曰:‘桑非井中之物,桑字四十八,君寿恐不过此。’祗年四十八而卒。”
54、魂颠梦倒犹言神魂颠倒。明·冯梦龙《锦堂月·金阊纪遇》套曲:“魂颠梦倒神未定,忽听得雨骤风狂闹五更。”
55、如梦方醒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56、分床同梦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清·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龌龊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床同梦。”
57、大梦初醒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58、梦断魂消在梦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静。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满目新红惊树杪,莺啼处梦断魂消。”
59、梦梦铳铳形容乍醒时的恍惚、迷糊。
60、熊罴叶梦熊罴:猛兽;叶:通“协”;叶梦:符合梦中所见。祝贺人生子。《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