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临危履冰临:面临;履:踩,踏。面临危境,走在冰上。比喻处境艰危,应时时戒惧谨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0卷:“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
2、履机乘变犹随机应变。唐·韦应物《弹棋歌》:“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死地翻取强。”
3、行不履危不走有危险的地方。《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
4、郑人买履履:鞋。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念和顺。《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6、戴天履地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7、冠履倒置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8、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9、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10、履盈蹈满谓荣显至极。《明史·邵经邦传》:“如徒加以非分之任,使之履盈蹈满,犯天人之怒,亦非璁等福也。”
11、遗簪弊履同“遗簪坠屦”。《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12、步履蹒跚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13、孤履危行谓行为孤高独特。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14、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15、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16、临深履尾比喻处于危险恐惧的环境中。晋·鲍敬言《元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17、杖履相从指追随左右。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18、曝骨履肠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
19、履霜坚冰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周易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20、履丝曳缟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21、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22、截趾适履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23、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展之嫌,终始不蹈。”
24、整冠纳履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以“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25、三千珠履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西汉·司马迁《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26、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27、剑履上殿剑:刀剑;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许功臣带刀剑与穿鞋上殿作为恩宠。形容待遇优异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28、足不履影比喻循规蹈矩。《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29、履霜知冰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30、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唐·刘禹锡《让同平章事表》:“退思尘忝,如履春冰。”
31、监市履狶比喻善于体察事物。《庄子 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狶难肥处,故知豕肥耳。”
32、承星履草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晋·葛洪《<抱朴子>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33、席履丰厚见“席丰履厚”。清·冯桂芬《薄斐君遗文序》:“君少颖悟,美风仪,席履丰厚。”
34、杖履纵横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35、卖履分香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36、遗簪坠履见“遗簪坠屦”。《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37、刖趾适履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三国 魏 鱼豢《魏略》:“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38、纳履踵决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39、含霜履雪比喻品行高洁。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40、安常履顺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清 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41、足履实地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42、步雪履穿形容人穷困潦倒。唐 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43、削足适履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适:适应;履:鞋。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骨肉相爱,谗贼间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44、践冰履炭践:踩;履:踏。踩冰踏炭。形容寒热同感,休戚与共。晋·陈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
45、衣敝履空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东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又以历遗公卿,被虚伪名。”
46、剑及履及见“剑及屦及”。《新华日报》1943.1.31:“社会上各界领袖,能以身作则,剑及履及的来做,则移风易俗,也绝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难事。”
47、戴圆履方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
48、以冠补履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49、分香卖履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50、临深履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谨慎戒惧。晋·葛洪《抱朴子·君道》:“诚能事过乎俭,临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处存不废虑亡之惧。”
51、履险蹈危谓经历危险。《明史·外国传·日本》:“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来远,所费实多。”
52、步履安详步履:步行;安详:安稳。迈步走路,从容安稳。《小学·嘉言》:“步履必安详,居处必正静。”
53、登高履危比喻诚惶诚恐。《淮南子 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54、席丰履厚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清 张英《聪训斋语》:“王谢子弟,席丰履厚,田庐仆役,无一不具。”
55、戴霜履冰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56、不衫不履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57、据义履方根据正道立身行事。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58、冠履倒施冠:帽子;履:鞋子。比喻上下颠倒,尊卑不分。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59、履霜之戒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清 何琇《樵香小记》:“乱臣既得兵权,遂肇弑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
60、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后汉书 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