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身临其境身:亲身;临:到;其:那个;境:环境;地方。亲身到过那个地方。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2、临渊结网渊:深潭。临到潭边才编织渔网。比喻空怀壮志,不如实实在在地付诸于行动。明·杨珽《龙膏记·游仙》:“早办个凤想仙缘,休等待临渊结网,只落得月缺花残。”
3、临阵脱逃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4、临渴掘井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明 朱伯庐《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下临无地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6、临噎掘井临:临到;噎:食物堵住喉咙。临到食物堵住喉咙才去掘井。比喻无济于事。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7、大祸临头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
8、宗师案临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宗师:学政。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贱姓严,舍下就在咫尺。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与我这汤父母是极好的相与。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旧?”
9、临危自计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10、临危不顾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三国志 魏志 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
11、死到临头临:面临。快要到了死亡的时刻。李晓明《平原枪声》:“马英如醉方醒,想不到死到临头却暂时逃出一条活命。”
12、临机制变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周书·陆腾传》:“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顶陈。”
13、临机设变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北史·侯深传》:“深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
14、临危下石在人家处于危急时向他扔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谈经济者,少甚么看风使舵、临危下石之人。”
15、大祸临门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浩然《艳阳天》第139章:“大祸临身了。他们日夜害怕的事情,落在头上了。”
16、临河羡鱼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17、临危致命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18、临死不恐恐:恐惧。遇到危难,毫不畏惧。西汉·刘秀《新序·义勇》:“吾闻知命之士,见利不动,临死不恐。”
19、临危不苟临:面对;苟:苟且,草率。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老舍《四世同堂》:“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20、临水楼台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宋·汤恢《祝英台近·中秋》词:“洞庭窄,临水楼台,清光最先得。”
21、兵临城下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22、临事制变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
23、盛气临人盛气:含着怒气;临:面对。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宋·楼钥《汪公行状》:“约束严峻,已量之田隐藏亩步,不以多寡率至婛配,盛气临人,无敢忤者。”
24、临军对阵临:面对。面对敌方军队。指作战的场合。明·无名氏《庆赏端阳》第一折:“骤马横枪武艺精,临军对阵见输赢。”
25、临难如归归:返回。形容面对危难而不畏生死。《魏书·节义传序》:“至于轻生蹈节,临难如归,杀身成仁,死而无悔。”
26、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27、临渴穿井穿:打。临到口渴时才想到凿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28、临难不恐临:到;难:灾难;恐: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韩非子 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29、临食废箸临:到,将要;箸:筷子。临到吃时却丢掉筷子。形容心神不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6回:“此用之所以卧不安席,临食而废箸者也。”
30、临期失误临:及,到。到了预先约定的时间却失约了。指不守诺言《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却乃连日酗酣,临期失误,使百辟仓皇骇愕以失色。”
31、临深履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谨慎戒惧。晋·葛洪《抱朴子·君道》:“诚能事过乎俭,临深履冰,居安不忘乘奔之戒,处存不废虑亡之惧。”
32、临难苟免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33、临机制胜临:面临;机:时机,形势。临到机会来时能以谋略取胜。比喻机智灵活,富于谋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兵事临机制胜,非可预言,愿假臣一乘,使得预谋于行间。”
34、临敌易将易:改变,变换。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35、犬牙相临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地相连接。西汉·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甚厄塞地利。”
36、挥翰临池翰:鸟羽,借指毛笔;临池:指写字。指运笔写字。晋·代卫恒《四体书势》谓东汉的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7、临难无慑慑:恐惧。面对危难,却无所恐惧。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公处屯安贞,赋诗颓饮,视得失蔑如也,临难无慑。”
38、临财苟得临:面对;苟:苟且,随便。面对钱财随便求取,见利忘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39、玉树临风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40、下临无际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41、临事而惧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42、临潼斗宝比喻夸耀豪富、争强赌胜的行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于是天天宰猪割羊,屠鹅戮鸭,好似临潼斗宝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炮。”
43、临危履冰临:面临;履:踩,踏。面临危境,走在冰上。比喻处境艰危,应时时戒惧谨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0卷:“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贫。”
44、监临自盗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主自盗”。曾慥《类说》卷二引《名臣传 杜衍》:“衍在中书,权幸欲去之,以舜钦监进奏院市故纸监临自盗除名,以撼动衍,衍亦以此求退。”
45、临危自省省:醒悟。临到危难时能够自己觉醒。明·无名氏《云台山》第二折:“我与你指迷途,临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禄如增。”
46、临别赠言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唐 王勃《滕王阁序》:“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47、临军对垒临:面对;垒:军营,堡垒。面对敌方军队。指作战的场合。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领将驱兵勇战敌,临军对垒惯相持。”
48、双喜临门谓两年喜事一齐到来。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7回:“你屋里恭喜了,大相公也喜了。一天生的,真正双喜临门。”
49、临阵磨枪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50、临难不屈临:面临;屈:屈服。临到危难,仍不屈服。《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51、登山临水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52、临敌卖阵即将上阵杀敌时,却逃离阵地。形容十分胆怯。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因为你两军对垒,临敌卖阵,敕旨教斩了你哩!”
53、临死不怯怯:胆小,害怕。面临危险而毫不胆怯。宋·洪迈《夷坚乙志》:“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
54、处高临深处高:处在显贵重要地位。临深:如临深渊。处在显贵之位,好比面临深渊。旧时指官职高了常有危险性。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55、临深履尾比喻处于危险恐惧的环境中。晋·鲍敬言《元君论》:“王者临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56、临别赠语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团组织的教导,教师的嘱咐,妈妈的叮咛,同学们的临别赠语,又记取了多少?”
57、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8、临崖失马失:遗失,丧失。比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我且回程,又不是临崖失马,有何劳顿?”
59、棨戟遥临棨戟:古代权贵出行的仪仗;临:到。贵人从远方到来。唐·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60、降尊临卑,屈高就下降:降低;临:面临;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多谢也降尊临卑,屈高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