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乐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乐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苦中作乐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宋 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2、知命乐天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3、钧天之乐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异闻录·韦安道》:“行百许步,复有大殿,上陈广筵重乐,罗列樽俎,九奏万舞,若钧天之乐。”
4、苦乐之境境:境地。痛苦与欢乐的境界。北魏·温子升《定国寺碑》:“并驰于苦乐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门。”
5、乐而忘归乐:喜悦。非常快乐,竟忘记返回。形容非常留恋。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西巡狩,乐而忘归。”
6、贪欢逐乐逐:追逐。无休止寻欢作乐。形容生活放荡腐化。《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摴蒲更不休。”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8、安家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薄收赋税,毋殚民财,使天下梨元咸安家乐业。”
9、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九州:指全中国。月亮普照全中国,而人间苦乐不同,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10、乐而不厌喜爱而不厌倦。宋·欧阳修《六一笔记·夏日学书说》:“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
11、乐不可支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12、自得其乐自己从中得到乐趣。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13、一人向隅,满坐不乐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14、随缘乐助随着缘分的深浅,乐意捐助多少就捐助多少。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九回:“这都是随缘乐助,本不能强人的,或多或少,却是未定,总求大人这里踊跃些便是。”
15、及时行乐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16、乐退安贫谓乐于逊退,安于贫穷。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17、礼废乐崩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混乱,动荡不宁汉·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议》:“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
18、怏怏不乐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杨家将演义》第40回:“六郎谢恩而退,归至府中,思忆孟良、焦赞,怏怏不乐。”
19、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骄傲,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
20、乐往哀来欢乐逝去,悲哀到来。汉·张衡《思玄赋》:“惟盘逸之无瞋兮,惧乐往而哀来。”
21、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22、乐嗟苦咄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鹖冠子·博选》:“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23、乐极哀来同“乐极则悲”。晋·陶潜《闲情赋》:“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24、乐善好义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25、乐极则忧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26、喜怒哀乐形容人感情上几种不同的表现。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7、乐极哀生乐:快乐。欢乐过度就会招致悲哀的事情。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极哀生,古来常事。”
28、乐山乐水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29、乐而忘返返:回还。快乐得忘了回去。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晋书 符坚载记上》:“坚尝如邺,狩于西山,旬余,乐而忘返。”
30、苦乐不均均:平均。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魏书·太武五王列传》:“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
31、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32、乐祸幸灾犹言幸灾乐祸。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攸之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此其乐祸幸灾,大逆之罪一也。”
33、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晋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4、乐山爱水爱好山水风光。
35、知鱼之乐乐:欢乐。比喻善于体会物情。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曰:‘盆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6、愀然无乐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37、其乐融融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38、乐尽哀生犹言乐极生悲。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尽哀生,古来常事。”
39、好乱乐祸好:喜爱,喜好。爱捣乱,好闯祸。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曹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骠狡锋协,好乱乐祸。”
40、乐昌之镜见“乐昌分镜”。《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一旦事迹彰闻,思情间阻,则乐昌之镜,或恐从此而遂分。”
41、乐不思蜀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42、纵情欢乐纵:放纵,听任。放纵心情,寻欢作乐。
43、乐善好施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44、于飞之乐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翩翩其羽。”
45、乐极悲来同“乐极则悲”。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
46、何乐而不为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47、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乐道:乐于谈论。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清 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48、靡靡之乐同“靡靡之音”。《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49、乐而忘忧高兴得忘记了忧愁
50、乐极生哀同“乐极则悲”。宋·刘克庄《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中年后,向歌阑易感,乐极生哀。”
51、安土乐业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汉扬雄《连珠》:“吏不苟暴,役赋不重,财力不伤,安土乐业,民之乐也。”
52、安身乐业安身:立身。安稳快乐地过日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
53、鼓乐喧天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五代史平话 汉史》:“笙歌聒地,鼓乐喧天。”
54、富贵安乐指富裕而有显贵的地位,过着安宁快乐的生活。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
55、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清 吴梅《风洞山》附《先导》:“风尘倾洞,天地丘墟,这班人儿还要演起戏来寻欢作乐。”
56、行乐及时行:从事;及时:抓紧时机。不失时机,寻欢作乐。汉乐府《西门行》:“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逮为乐,当及时。”
57、乐而忘死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遂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蓬为户,弹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
58、乐天安命见“乐天知命”巴金《春》:“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
59、乐此不倦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后汉书 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60、忽忽不乐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史记 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