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2、好来好去 | 善始善终。 | |
3、盖地而来 | 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
4、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 福不会接连而来,祸灾却会接踵而至。 | 汉·刘向《说苑·权谋》:“往年秦拔宜阳,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而顾反益奢。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也。” |
5、继往开来 | 继:继承;往:过去;来:未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
6、拔来报往 |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 西汉 戴圣《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 |
7、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8、来路不明 | 来历未验明。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如今爹也没了,大娘他养出个墓生儿来,莫不也是来路不明?” |
9、计上心来 | 计谋涌上心头。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 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11、覆去翻来 |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 宋 赵长卿《减字木兰花》词:“终宵无寐。覆去翻来真个是。屈指归期。” |
12、左来右去 | 形容来回折腾。 |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自从把尉迟下在牢里,我则要所算了他性命,又被这不知趣的徐茂公,左来右去打搅,怎生是好?” |
13、来者勿拒 | 见“来者不拒”。 | 《公羊传·隐公二年》:“公令戎于潜。”汉·何休注:“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
14、祸从天上来 | 祸:祸害,灾难。比喻意外的灾祸突然到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正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陈氏见丈夫拿去,哭死在地。” |
15、富贵逼人来 | ①指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②指富贵能使他人前来靠拢。 | 《北史 杨素传》:“常令为诏,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谓曰:‘善相自勉,勿忧不富贵。’素应声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
16、颠来播去 | 见“颠来簸去”。 | 许地山《空山灵雨·海》:“我们只能把性命先保住,随着波浪颠来播去便了。” |
17、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18、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 比喻在寻常的人或事物中出现了个不同寻常的人或事物。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如今你还了得,‘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了!” |
19、来来去去 | 来和去。指往来不断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里接连着亲戚族中的人来来去去,闹闹穰穰,车马填门,貂蝉满座,真是:花到正开蜂蝶闹,月逢十足海天宽。” |
20、露往霜来 | 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 | 晋·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
21、改往修来 | 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 《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
22、人来人往 |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
23、时至运来 | 时机来了,运气也有了转机。指由逆境转为顺境。 |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
24、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
2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 《旧五代史 晋书 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26、水来土掩 |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27、时来运转 | 时代已成过去;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形容境况变好了。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然后渐渐时来运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一代,羡他的位极人臣,哪知全亏了昔日救他的这位君子。” |
28、古往今来 |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
29、春去秋来 |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明 刘基《大堤曲》:“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
30、血债要用血来还 | 血债:未报的杀人仇恨。欠下杀人害命的深仇,必须以死来偿还。 | 曲波《桥隆飙》:“同志们,走!血债要用血来还,欠一分也不成!” |
31、姗姗来迟 | 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
3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33、惠然肯来 | 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 《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34、眼去眉来 | 形容用眉眼传情。多指不正当地勾搭。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说与你个聪明的奶奶,送春情是这眼去眉来。” |
35、时不再来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 《国语 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
36、戴头而来 | 戴:头顶着。戴着脑袋前来。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 |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头而来矣。’” |
37、来去分明 |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
38、番来复去 | 番:通“翻”。形容多次重复。也形容不断地翻动身体。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却说皮氏这一夜等赵昂不来,小段名回后,老公又睡了。番来复去,一夜不曾合眼。” |
39、沓来麕至 | 同“沓来踵至”。 | 梁启超《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匈国之内乱及其原因》:“至难至险之现象,沓来麕至。” |
40、直来直去 |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 |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
41、生来死去 | 死接着生,生接着死,轮回不停。 | 《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君不见生来死去,似蚁修还,为衣为食,如蚕作茧。” |
42、僧来看佛面 | 僧:和尚。和尚来了要看在佛的面子招待他。比喻看有关人士的面子对待来者。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
43、饭来开口 | 见“饭来张口”。 | 唐·元稹《放言》诗:“酒熟餔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 |
44、倘来之物 |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
45、来者可追 | 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46、丝来线去 | 比喻纠缠连挂。 | 《朱子全书·论语》:“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是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
47、来者不善 | 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 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
48、死去活来 | 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活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49、今来古往 | 犹古往今来。 |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
50、蛮来生作 | 形容强迫。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岂有此理!这事可是蛮来生作得的吗?” |
51、其来有自 | 自:来由。事情的出现有原因,并非偶然。 |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
52、本来面目 |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
53、来因去果 | 指事情的来龙去脉。 | 谢觉哉《不惑集 领会》:“领会是‘心领神会’,不仅懂得文件的意义,而且懂得文件的来因去果。” |
54、方来未艾 | 谓(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 明·方孝孺《凝命神宝颂》:“霈如霖雨,润泽天下,而民被其惠者,方来而未艾也。” |
55、有凤来仪 | 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 |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
56、泰来否往 |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 《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57、呼来喝去 | 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
58、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 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 |
59、来日方长 | 来日:未来的日子。方:正。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表示事有可为。 | 宋 文天祥《与洪瑞明云岩书》:“某利郡后,颇与郡人相安,日来四处无虞,早收中熟,觉风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绵求牧,来日方长。” |
60、南去北来 | 指来来往往 | 唐 杜牧《汉江》:“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