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语组词有关进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进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1、循次而进循:依照,顺着。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亦作“循次渐进”、“循序渐进”。唐·韩愈《答窦秀才书》:“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2、进俯退俯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3、步步进逼一步一步地逼进。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8回:“他俩见凌、通二妖步步进逼,心中也是大怒,忙使手中兵器上前敌住。”
4、逗留不进逗留:停滞不前。停顿不前。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而祁连知虏在前,逗留不进。”
5、里出外进出:突出的一部分;进:凹进的一部分。形容物体的表面排列不整齐;表面凸凹不平或参差不齐。
6、进退可否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7、蒸蒸日进蒸蒸:兴旺发达。形容事业等兴旺发达,一天天向上发展。郭沫若《天才与教育》:“大凡一国的政治濒于破产的时候,那一国的文化却转有蒸蒸日进的可能。”
8、旅进旅退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国语 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9、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循:按照;序:次序;渐:逐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10、进退存亡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周易 乾》:“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11、进旅退旅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
12、进退惟谷见“进退维谷”。《晋书·殷仲堪传》:“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惟谷。’”
13、不进则退不向前进就向后退。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14、进退路穷犹言进退无路。《晋书·苻坚载记》:“丕进退路穷,乃谋于群僚。”
15、进寸退尺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先秦 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16、拒狼进虎见“拒虎进狼”。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17、鞭擗进里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郭沫若《文艺论集 论节奏》:“第三是生理学的假说……这种假说,是把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认为节奏之起源。这觉得很能鞭擗进里了。”
18、进贤进能犹言进贤任能。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19、加官进位加官:指官阶晋升;进:增加。晋升官职,增加俸禄。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怎消的加官进位,怎消的荫子封妻。”
20、大举进攻大举:重大的行动。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21、进退无路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陈书 萧摩诃传》:“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
22、进锐退速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其进锐者,其退速。”
23、日进斗金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胡雪岩》:“这个职位,一望而知是日进斗金的好差使。”
24、进退可度见“进退有度”。《孝经·圣治》:“‘君子’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25、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26、难进易退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27、兼程前进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28、兼程而进兼:两倍的。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我今兼程而进,先到那里取回,却不是我之功?”
29、进退出处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30、见可而进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31、进退维艰见“进退维亟”。清·江忠源《条陈军务疏》:“欲留则违其归顺之心,欲去则恐膺不测之戮,低回无计,进退维艰。”
32、进道若蜷见“进道若退”。
33、进退无措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明·宋濂《元史·忠义列传二》:“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噪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黼帅将士奋击,发火翎箭射之,焚溺死者无算,余舟散走。”
34、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5、鼓噪而进鼓噪:擂鼓和呐喊。擂鼓呐喊,大张声势地向前冲去。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举,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
36、精进勇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37、知难而进指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上。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38、进退狐疑进退两难,迟疑不决。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39、拒虎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40、加官进爵旧时指官职提升。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
41、急流勇进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宋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42、选贤进能选:选择,挑选。选拔任用贤能的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选贤进能,不私乎内。”
43、退旅进旅一起进退。
44、进退无据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后汉书 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45、招财进宝旧时迷信指招引财神进门来发家致富。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财进宝臻佳瑞,合家无虑保安存。”
46、不栉进士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47、进退失据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宋 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48、倍道而进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49、进退维谷维:语气助词。谷:比喻困难处境。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诗经 大雅 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50、进贤屏恶犹言进贤黜佞。元·解傒斯《吴澄神道碑》:“英宗即位,郓忠宪王拜住丞相,进贤屏恶,天下风动。”
51、急躁冒进想赶快达到目的,不经仔细考虑或准备就急于行动。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急躁冒进或保守,都是不按实际情况办事,都是主观主义。”
52、进退双难见“进退两难”。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53、进退狼狈进退两难;陷于困境。《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54、进善惩恶见“进善惩奸”。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雠自嫌。”
55、进退裕如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宋·陈鹄《耆旧续闻》第三卷:“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须鞭勒,无不当人意。”
56、进善黜恶见“进善退恶”。《魏书·张蒲传》:“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
57、进可替否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58、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比喻一个集团非常排外,不容易打进去,也比喻一个人坚持已见,不听别人的任何意见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一切都得看他的眼色行事,外人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59、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60、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非常困难。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动不能动,转不能转,成为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