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节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1、砥节守公 | 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 《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 
| 2、寒花晚节 |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 
| 3、柏舟之节 |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 宋 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 
| 4、完名全节 | 谓名节得以保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若是同年生并时长,在旁边听得,阻拦拉住,不但巫娘子完名全节,就是赵尼姑也保全身躯。” | 
| 5、改柯易节 |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同“改柯易叶” | 李盘《与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使磨蝎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 
| 6、错节盘根 | ①错:交错;节:枝节;盘:盘曲。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②比喻事情纷难复杂。③形容人坚韧不拔。 | 《后汉书 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 
| 7、砥节砺行 | 见“砥节励行”。 | 王闿运《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砺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 | 
| 8、屈节卑体 | 屈节:折节;卑:低。降低自己的心志低声下气去服侍别人。 | 东汉·班固《白虎通·姓命》:“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人者也。” | 
| 9、节用爱人 | 节约用度,爱护百姓。 | 唐·高郢《谏造章敬寺书》:“陛下若节用爱人,当与夏后齐驾,何必劳人动众,而踵梁武之遗风乎?” | 
| 10、缩衣节口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 
| 11、守节不回 | 守节:坚守节操;移:改变。坚守节操而不动摇。 | 《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 
| 12、省衣节食 | 省:节约;节:节减。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劝葬亲》:“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这就是造福之门。” | 
| 13、稍关打节 | 稍:通“捎”,破除。打通关节 |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俺则待稍关打节,怕有那惯施舍的经商不请言赊。” | 
| 14、节上生枝 |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枝节上又生出枝桠。比喻在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问题。 |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读古人书,直是要虚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拦,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也无用处也。” | 
| 15、夷险一节 | 夷:平坦;节:节操。在平坦与险要地方都是一种节操。比喻处顺境与逆境都能恪守节操。 | 晋·葛洪《抱朴子》:“竭身命以殉国,经夷险而一节者,忠臣也。” | 
| 16、不修小节 | 不注意生活上的小事。形容处世潇洒旷达。 | 《晋书 石苞传》:“石苞……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 
| 17、仗节死义 | 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 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 
| 18、虎符龙节 | 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 唐·卢纶《送从叔牧永州》诗:“虎符龙节昭歧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 
| 19、缩衣节食 | 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 宋 陆游《剑南诗稿 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 20、丧身失节 | 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 
| 21、遒文壮节 | 遒:强劲有力。形容文辞强劲有力,节奏雄壮。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子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裘文壮节,抑扬哀怨。” | 
| 22、屈节辱命 |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 《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 23、节俭力行 | 节俭:节省,节约;力行:努力去做。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 24、节威反文 | 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节抑威强,复用文理。 | 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 | 
| 25、折节下贤人 |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 
| 26、折节读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 《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 27、大节不可夺 |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强取。指立身处世的节操不能被改变。 |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 28、砥砺名节 | 砥砺磨炼,立名立节 | 《晋书 夏侯湛传》:“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 | 
| 29、若合符节 | 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 《孟子 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 
| 30、清风峻节 |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 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 
| 31、躬行节俭 | 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 《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 
| 32、兴利节用 | 兴:兴办。兴办有利的事业,节约花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 
| 33、殊功劲节 | 殊:特殊;劲节:坚贞的节操。指杰出的功勋和坚贞的节操。 | 唐·陆贽《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其殊功劲节,超越常伦,别条状绩,当特优奖。” | 
| 34、高风劲节 | 见“高风峻节”。 | 明·邵璨《香囊记·潜回》:“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沧溟波浪能几枯,岁寒松柏何曾变。” | 
| 35、清风高节 | 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 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 
| 36、繁文缛节 |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 
| 37、晚节末路 | 节:时期;末路:终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 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 | 
| 38、晚节黄花 | 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 39、落花时节 | 春末。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 | 
| 40、隳节败名 | 隳:毁坏。节:气节。指毁掉、败坏自己的气节和名誉。 | |
| 41、末节细行 | 谓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 | 
| 42、支分节解 |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 
| 43、竭诚尽节 | 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 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 
| 44、高风伟节 | 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 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谱后序》:“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殁,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 | 
| 45、枝节横生 | 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 |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洋人每有人命债公等案,均有领事官自理,往往掣我地方官之肘,从前中国各口之枝节横生,亦实由于此。” | 
| 46、至诚高节 | 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 《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 
| 47、一支半节 | 谓一小部分。 |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 
| 48、击节叹赏 | 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赏:赞叹赏识。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形容对人的行为、言论、诗文、技艺等十分赞赏。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阿房宫赋》:“击节叹赏,以谓善形容广大如此。” | 
| 49、进退有节 |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 唐·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观乎作军政,临武事,进退有节,沿回趋利。” | 
| 50、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清·戴名世《〈左尚子制义〉序》:“忠毅(左忠毅)以清风劲节,罹于党祸,海内至今仰之。”又《赠叶苍岩序》:“两人官位相埒,而俱以清风劲节,显名天下。” | 
| 51、繁文末节 |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 
| 52、不拘细节 | 犹不拘小节。 | 《旧唐书 文苑传中 元万顷》:“万顷属文敏速,然性疏旷,不拘细节,无儒者之风。” | 
| 53、大节不夺 |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 54、甘贫苦节 | 甘:情愿,乐意;节:节操。甘心忍受贫穷,刻苦保持忠贞的节操。 | 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甘贫苦节,不愧神明。” | 
| 55、厉行节约 | 厉:严格;认真;行:实行。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 
| 56、抚掌击节 |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 《晋书·谢尚传》:“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 
| 57、繁音促节 | 繁:杂;促:急迫,急促。繁密的音调,急促的节奏。 |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 | 
| 58、折节待士 | 指屈己待人。 | 《周书 邵广传》:“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 | 
| 59、箕山之节 |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 
| 60、甘贫守节 | 甘:情愿,乐意。甘受贫困,守住志节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今日夫为彭泽令,甘贫守节乐恰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