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及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狧穅及米 | 比喻逐步侵蚀渐及全体。 | |
2、望尘莫及 |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3、谋及庶人 | 谋:计谋,商议;庶人:百姓。与老百姓商量国家大事。比喻广泛征求意见 | 《尚书·洪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 |
4、狧糠及米 | 狧:通“舐”,用嘴舔。比喻贪婪蚕食或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 东汉·班固《汉书·吴王濞列传》:“语有云之,‘狧糠及米。’” |
5、行乐及时 | 行:从事;及时:抓紧时机。不失时机,寻欢作乐。 | 汉乐府《西门行》:“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逮为乐,当及时。” |
6、兄死弟及 | 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后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职位和事业。 | 《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 |
7、力不能及 | 力量达不到。 | 元 无名氏《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自来搜捉纣王,纣王见兵势甚大,力不能及。” |
8、爱屋及乌 | 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 《尚书大传 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 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
9、愚不可及 |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10、悔之无及 | 无及:来不及。后悔也来不及了。指做事或说话不当;过后才察觉到;但已经无可挽回。 | 晋 陈寿《三国志 董卓传》:“及溺乎船,悔之无及。” |
11、化及豚鱼 | 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语本《易·中孚》:“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语出《易·中孚》:“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12、及时行乐 | 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
13、过犹不及 |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14、耳濡目及 |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
15、后悔无及 |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
16、后悔不及 |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 《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
17、及宾有鱼 | 用别人的鱼请客。比喻借机培植私人势力。 | 《周易·姤》:“包有鱼,义不及宾也。”孔颖达疏:“言有他人之物,于义不可及宾也。” |
18、舐糠及米 | 舐:用舌头舔东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 |
19、诈奸不及 | 犹言十分奸诈。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迳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 |
20、懊悔莫及 | 懊悔:悔恨。指后悔已经来不及。 | |
2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 《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22、有过之而无不及 | 过:超过;及:赶上。达到。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 《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
23、管见所及 | 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 《抱朴子 勤求》:“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 |
24、行不及言 | 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诸兄与弟,当以行不及言为耻。” |
25、罪不及孥 | 孥:妻子与儿女的统称。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无路可投。” |
26、使料所及 | 料:料想,估计;及:到。当初已经料想到的。 | 《中国的西北角 成兰纪行一》:“人事的变化,往往非使料所及。”。 |
27、利时及物 | 救世济物。 | 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时及物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 |
28、恕己及人 | 恕:宽恕。宽恕自己,推及别人。 | 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慈心于物,恕己及人。” |
29、悔之莫及 | 悔: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 | 东汉·董卓《到渑池上书请收张让等》:“及溺呼船,悔之莫及。” |
30、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31、及时雨 | 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
32、掘井及泉 | 掘:挖;及:到。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处。比喻做事善始善终。 | 《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及泉,犹为弃井也。” |
33、力所不及 |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 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
34、措手不及 |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
35、迅雷不及掩耳 |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晋书 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
36、由近及远 | 从近处到远处。比喻事物的影响逐渐推广,思想认识不断深入。 | |
37、望尘不及 | 见“望尘莫及”。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38、触手可及 |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 |
39、祸及池鱼 | 犹殃及池鱼。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 | 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 |
40、不及之法 | 指不适用的法规。 | 《庄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
41、泽及髊骨 | 泽:恩泽;髊:肉未烂尽的骸骨。恩泽及于死者。形容恩德深厚。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42、有过之无不及 |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
43、剥床及肤 |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宋 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剥床及肤,其忧岂不在民乎!” |
44、风马牛不相及 |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45、不可企及 | 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
46、疾雷不及塞耳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淮南子 兵略训》:“故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
47、殃及池鱼 | 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
48、防不及防 | 防:防备。指想到防备却已来不及防备。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见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
49、信及豚鱼 | 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 《周易 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
50、后悔何及 |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 《周书·崔谦传》:“舍此不为,中道而退,便恐人皆解体,士各有心。一失事机,后悔何及。” |
51、后悔莫及 |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
52、泽及枯骨 | 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53、鸡不及凤 | 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 | 《南齐书·王慈传》:“谢超宗尝谓慈曰:‘卿书何当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也。’” |
54、急不及待 | 见“急不可待”。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4回:“但他顽心太重,同时就急不及待把那盒子开了开来。” |
55、及瓜而代 | 及:到。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 《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
56、走及奔马 | 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马的奔跑。形容走路飞快。 | 《周书·达奚武传》:“震字猛略,少骁勇,便骑射,走及奔马,臂力过人。” |
57、疾雷不及掩耳 |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
58、迫不及待 |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
59、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 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 《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
60、由表及里 | 表:表面;里:内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指分析事物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