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过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1、过为已甚 | 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
2、过路财神 | 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光叫我当过路财神,再弄鬼捣棒槌可不成。” |
3、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
4、过时黄花 | 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
5、尽忠拂过 | 拂:通“弼”,纠正,辅佐。竭尽忠心帮助上级改正错误。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异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
6、记功忘过 | 见“记功忘失”。 | 明·张居正《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山藏川纳,记功忘过者,明主之深仁也。” |
7、有过之,无不及 |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 |
8、过化存神 | 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
9、风流事过 | 指细小的过错。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自此怀恨董县丞,寻两件风流事过,参与上司,罢官而去。” |
10、风流罪过 | 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 《北齐书 循吏传 郎基》:“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
11、大喜过望 |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12、当面错过 | 面对面地失去了机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识真师,当面错过!’”明 洪应明《菜根谭 闲适》:“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当面错过。” |
13、讳败推过 | 讳:隐瞒。隐瞒失败,推托过失。 | 晋·习凿齿《司马景王引过》:“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表,上下离心。” |
14、誉过其实 | 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 《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
15、神经过敏 | 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 鲁迅《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
16、过屠门而大嚼 |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 汉 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则对屠门而大嚼。” |
17、救过不暇 | 见“救过不赡”。 | 宋·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符檄督责,终日憔悴,而救过不暇,惘然自疑。” |
18、有过之无不及 |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
19、青过于蓝 |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 宋 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
20、过时货 | 指已经流行过的东西。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7章:“你领这么多过时货,卖给谁呀?” |
21、言过其实 |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
22、饰非养过 | 见“饰非遂过”。 | 宋·叶适《法度总论》:“及其崛然自见者,犹皆自有为国之意,便其下无饰非养过之心。” |
23、窗间过马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元 吴弘道《醉高歌 叹世》曲:“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
24、福过灾生 | 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 | 《晋书·庾亮传》:“小人禄薄,福过灾生,止足之分,臣所宜守。” |
25、过犹不及 |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26、过隙白驹 | 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
27、赦过宥罪 | 指赦免过错,宽恕罪行。 | 《易 解》:“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
28、冲州过府 | 见“冲州撞府”。 | 《天花雨》第二回:“夫妻一世,冲州过府,在江湖上赶营生。” |
29、掩过扬善 | 同“掩恶扬善”。 | 《汉书·丙吉传》:“[丙吉]于官属掾吏,务掩过扬善。” |
30、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31、时过境迁 | 迁:变化。时间一过去;境况就会发生变化。 | 清 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
32、如风过耳 |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33、过河卒子 | 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 张友鸾《秦淮粉墨图》第62回:“这是‘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的时候呀!” |
34、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 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
35、光阴虚过 | 光阴:时间;虚:空。时光白白度过。 | 宋·柳永《定风波》:“免使少年,光阴虚过。” |
36、微故细过 | 细过:小的过失。指微小的过失和事故。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此亦大罪恶耳,其微故细过,当掩覆之。” |
37、英雄难过美人关 | 指英雄人物往往因迷恋女色而失去斗志,身败名裂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是要考一考自己,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倒要看看自己闯不闯得过这一关?” |
38、逢年过节 | 在新年之际或在其他节日里。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40回:“逢年过节,老太太时常想念,不过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40、弃瑕忘过 | 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 《南史·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待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 |
41、求过于供 | 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 |
42、说不过去 | 不合情理,无法交代。 | |
43、大人不记小人过 | 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加以原谅。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3回:“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恕你便了。” |
44、言之过甚 | 话说得太过头了。 | 茅盾《追求》四:“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 |
45、驹光过隙 | 指光阴易逝 | 清 吴趼人《痛史》第21回:“先生,何必自苦!人生如驹光过隙,总要及时行乐,方是达人。” |
46、弃过图新 | 抛弃过错,谋求更新。 | 《金史·完颜匡传》:“然倾国家资财,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弃过图新、兼爱南北之意也。” |
47、过去未来 | 已往的和今后的。 |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那时天台韶国师是个得道的祖师,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
48、云烟过眼 | 比喻事物转眼即逝。 | 宋 戴复古《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 |
49、文过饰非 |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过失、错误。 | 唐 刘知幾《史通 惑经》:“期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委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
50、操之过蹙 | 犹言操之过急。指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 语出《公羊传 庄公三十年》:“扞齐人伐山戎呴,此齐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司马子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 |
51、遂非文过 | 饰非文过。掩饰错误和过错。 | 汉荀悦《汉纪 昭帝纪》:“遂非文过,知而不改。”《孟子 公孙丑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
52、供过于求 | 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
53、改过作新 | 指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同“改过自新”。 | 元 施惠《幽闺记 会赦更新》:“陀满兴福,父母妻儿都杀戮,逃命潜奔,哨聚山林暂隐身,心阑意卸,天幸遭逢颁大赦,改过作新,作个清平无事人。” |
54、悔过自忏 | 悔:追悔;忏:忏悔。追悔过错,谴责自己。 |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襄阳天仙寺》:“僧教宽悔过自忏,后岁余,方如旧。” |
55、责躬省过 | 躬:自身。责问自身的所作所为,反省过错。 | 《孔丛子·连丛子》:“是年夏,河南四县,雨雹如棬杯,大者如斗,杀禽畜雉兔,折树木,秋苗尽,于是天子责躬省过。” |
56、改过自新 | 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
57、闭阁思过 | 阁:小门。过:过错。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亦作“闭门思过”。 | 《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
58、过眼云烟 |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
59、枕席过师 | 师:军队。军队从桥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过那样安稳而容易。 | 《汉书·赵充国传》:“治湟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 |
60、救过不遑 | 救:挽救;遑:闲暇。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卷:“上方综核名实,分别功罪,群臣救过不遑。” |